阅读记录

第49章 贞观宝钞,朝堂热议[1/2页]

大唐:我点亮长安城108坊 风尘十八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正月初四。
      光福坊,顾府。
      库房内,顾尘看着堆积如山的铜钱,有些发愁。
      数百平米的库房内,堆积着数百吨开元通宝。
      没错!
      就是数百吨!
      大唐的开元通宝,10文钱重1两,1000文钱重6斤4两。
      1万贯铜钱,重约32吨。
      10万贯铜钱,重约320吨。
      对此,顾尘十分无奈。
      他去年的年收入是1746万贯。
      如此之多的钱,顾府根本堆积不小,只能在长安城内租赁大量库房安置。
      大量的库房用来装钱,既繁琐又麻烦。
      偶尔,这些开元通宝还需要拿出来晒一晒。
      另外,大唐的金融系统,是钱帛并用。
      帛是指丝织物,即锦、绣、绫、罗、绢、绮等物。
      钱帛并用的方式,导致物价体系乱七八糟,非常不合理。
      在顾尘看来。
      如果大唐能够发行纸币,那货品买卖会方便很多。
      百姓可以随身携带纸币,也能便于流通,不需要占太多地方。
      不过,历史上很多朝代发行纸币,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一来,纸币本身没有使用价值,它的货币价值体现在国家信用上,没有国家信用支撑,纸币一钱不值。
      二来,发行纸币的程序必须相当严格,发行额度需要科学计算,没有节制的滥发,会导致通货膨胀和金融市场混乱。
      对于这两点,顾尘已经有办法解决。
      只要控制纸币发行额度,再生产出无人能够仿制的纸钞,绝对能够顺利发行纸币!
      至于大唐的国家信用,暂时来看完全没问题。
      想到这里。
      顾尘连忙前往青龙坊造纸工厂,筹备印钞一事。
      ……
      贞观五年,正月初十。
      太极殿早朝,如期开始。
      李世民头戴通天冠,身穿冕服,端坐于龙椅之上。
      五品以上的文武百官,在御史大夫韦挺的带领下,按照品级于殿庭就位。
      紧接着,群官在典仪唱赞下,行拜礼。
      朝会伊始。
      李世民便下发一道诏令。
      益州大都督府长史高士廉,治理蜀地有功,封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
      原本吏部尚书之职,由民部尚书戴胄兼任。
      戴胄虽有才干,却不通经史,奖掖法吏,抑制文士,受到舆论的讥讽。
      今日卸任吏部尚书,也让戴胄松了一口气。
      诏令下发后,朝会继续进行。
      顾尘出列道:“陛下,臣有事起奏!”
      “爱卿请讲!”李世民开口道。
      顾尘直言道:“陛下,如今大唐钱帛并行的方式,弊端颇多。臣提议陛下取消开元通宝,发行便于携带和存放的纸币。”
      纸币?
      文武百官闻言,顿时窃窃私语起来。
      “取消开元通宝,这是为何?”
      “纸张固然便于携带,焉能用作货币?”
      “民虽愚,谁肯以一金买一张纸?”
      殿堂之上。
      没等李世民说话。
      刚刚被免职的戴胄,怒气冲冲道:“苏国公,现在民部上上下下都忙得脚不沾地,你这个时候向陛下提议铸新币,是何居心?”
      大唐各州的赋税钱币布帛,都由民部统筹掌管。
      若发行新币,无疑加大了民部的工作量。
      “戴公息怒!”
      顾尘解释道:“大唐的开元通宝,1000文钱重6斤4两,无论是携带还是点验,都繁琐无比。
      而我刚才提议发行的纸币,每张印着相应的数字,代表不同面值的开元通宝。
      如果朝廷能够发行纸币,一张纸币面值1000文钱,岂不是方便许多,能够减轻民部的工作量。”
      话音落下。
      戴胄皱眉道:“咋听之下,纸币的确便于携带,也方便流

第49章 贞观宝钞,朝堂热议[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