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9章 划时代的剧本形式,呈堂对答[2/2页]

四合院:从放映员到传奇导演 盘丝小骨仙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不存在浪费。
      这能节约多少胶片?节约多少时间、人工成本?提高多少效率?
      这确实是个大宝贝啊。
      彼时,
      坐在主位的张副主任抬起头来扫视全场,
      目光最终落在会议桌最尾端的徐瑁身上,
      满满的欣赏。
      “咳咳,好了,剧本可以下去看。大家都说说吧,有什么感想?”
      此话一出,
      全场聚焦徐瑁。
      “请问这剧本真是你一人创作?用了多长时间?”
      理所当然的质疑,
      在场大多数人都难以相信,
      如此出色、完美、高质量的剧本,
      居然是面前这个二十出头的小年轻一人完成。
      “从去年11月份开始,平均每天将近4个小时,共计700余个工作时长。”
      “说起来,创作过程中,最大的工作量是写字。繁体字书写起来很繁琐,听说教育部已经在研讨推行简写字,这绝对是我们文学工作者的福音。”
      繁体字书写麻烦,
      这点在座的都深有体会,
      眼下由徐瑁说出来,不免就引起大家的共鸣。
      “请问这部剧中,主人公嘎子是有现实原型?或只是由你虚构出的形象?”
      “不能说是虚构……”
      徐瑁严词纠正道:
      “他应该是千千万万个抗战小英雄形象的缩影,真要找原型,我相信有很多人都能对上号。”
      “……我也相信。”
      提问之人也察觉到自己的问题似乎有些不妥,
      感谢的朝徐瑁点了点头。
      “我注意到这部剧有两种结局,你是出于什么原因,做出这个决定?”
      “受众不同,会导致观影体验,以及观后感出现两极分化。”
      面对这个问题,
      徐瑁早有腹稿。
      “第一种结局是诙谐、欢快的,若是给16岁以下未成年看,想来会很欢乐。”
      “第二种结局是严肃、沉重的,剧情更符合现实,更能深入人心,发人深省。”

第29章 划时代的剧本形式,呈堂对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