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云层顶端有强风,大约每小时350千米,但表面风速却很慢,每小时几千米不到。
金星的大气层主要为二氧化碳,占约96%,以及氮3%。在高度50至70公里的上空,悬浮著浓密的厚云,把大气分割为上下两层。云为浓硫酸液滴组成,其中还掺杂著硫粒子,所以呈现黄sè。在气候良好的地球上,应该很难想像在太阳系中竟然有这样疯狂的世界。
金星接近地表的大气时速较为缓慢,只有每小时数公里,但上层的时速却可达每秒数百公里,金星自转的速度如此的缓慢,243个地球rì才转一圈,势和辽阔的平原;存在着火山和一个巨大的峡谷,其深约6千米、宽200多千米、长达1000千米;金星表面有一个巨大的直径达120千米的凹坑,其四周陡峭,深达3千米。
为了在探测金星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美国宇航局决定要利用其在雷达探测技术方面的先进设备,透过金星浓密的云层,详细勘察金星的全貌和地质构造年5月4rì,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将“麦哲伦”号金星探测器带上太空,并于第二天把它送入金星的航程。“麦哲伦”号金星探测器重量达3365千克,造价达4.13亿美元。后来的事实说明,“麦哲伦”号是迄今最先进最为成功的金星探测器。“麦哲伦”号装有一套先进的电视摄像雷达系统,可透过厚厚的云层测绘出金星表面上小如足球场的物体图像,其清晰度胜过迄今所获金星图像的10倍!它装载的高分辨率综合孔径雷达,其发shè、接收天线与著名的“旅行者”号探测器定向天线相似,也是3.65米直径的抛物面形天线,但其xìng能比前者提高了许多,它在金星赤道附近250千米高空时,分辨率也可达到270米。“麦哲伦”的中心任务是对金星作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探测研究,通过先进的雷达探测技术,研究金星是否具有与河床和海洋构造,因前苏联有科学家推测,大约40亿年前金星上有过汪洋大海。
“麦哲伦”经过15个月的航行,于1990年8月10rì点燃反向制动火箭,使其速度由每小时3.96万千米减至2.79万千米,进入围绕金星的轨道。“麦哲伦”探测器运行中沿金星子午线绕一圈约需要189分钟,扫描宽度为20~25千米;从北极区域到南纬60度计划进行37分钟的观测,行程约1.5万千米麦哲伦”发回第一批进行照片。
“麦哲伦”拍摄到金星上一个40千米×80千米大的熔岩平原,雷达的测绘图像非常清晰,可以清楚地辨认出火山熔岩流、火山口、高山、活火山、地壳断层、峡谷和岩石坑。金星火山数以千计,火山周围常有因陨石撞击而形成的沉积物,像白sè花朵。“麦哲伦”发现金星上的尘土细微而轻盈,较易于被吹动,探测表明金星表面确实是有风的,很可能像“季风”那样,时刮时停,有时还会发生大风暴。金星表面温度高达280℃~540℃。它没有天然卫星,没有水滴,其磁场强度也很小,大气主要以二氧化碳为主,一句话,它不适宜生命存活。它的表面70%左右是极为古老的玄武岩平原,20%是低洼地,高原大约占了金星表面的10%,金星上最高的山是麦克斯韦火山,高达12000米。在金星赤道附近面积达2.5万平方千米的平原上,有3个直径为37千米~48千米的火山口。金星上环绕山极不规则,总共约有900个,而且痕迹都非常年轻。
“麦哲伦”拍摄了金星绝大部分地区的雷达图像,它的许多图像与前苏联“金星15号”和“金星16号”探测器所摄雷达照片经常可以重合拼接起来,使判读专家得以相互印证,从而使得人们对金星有进一步的了解。“麦哲伦”号从1990年8月10rì至1994年12月12rì一直围绕金星进行探测,最后在金星大气中焚毁年2月飞往木星的“伽利略”号探测器途径金星,成功地拍摄金星的紫外。红外波段的图像,照片上显示金星大气顶部的硫酸云雾透过紫外光非常突出。虽说金星空间探测硕果累累,但仍然有许多待解之谜。譬如说,金星上确曾有过海吗?金星上的温室效应是在什么时候、怎样发生的?目前金星表面是经过大规模的火山活动而重新形成的吗?金星大气的jīng确化学成分是什么?等等。据报道,2001年rì本文部科学省宇宙科学研究所制定出一个金星探测计划,准备在2007年用M5火箭发shè金星探测器,预计它在2009年进入围绕金星的大椭圆轨道,其近地点约300千米,远地点约60000千米;它通过携带的5台可穿透金星大气的特殊红外摄像机、紫外摄像机探测金星大气和地质构造。未来的金星探测需要长寿命的登陆舱、专门的下降探测装置、遥控探测气球以及监视金星大气的轨道器等。
[编辑本段]
★天体异象★
金星凌rì
:
由于水星、金星是位于地球绕rì公转轨道以内的“地内行星”。因此,当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可以看到在太阳表面有一个小黑点慢慢穿过,这种天象称之为“金星凌rì”。天文学中,往往把相隔时间最短的两次“金星凌rì”现象分为一组。这种现象的出现规律通常是8年年以此循环。据天文学家测算,这一组金星凌rì的时间为2004年6月8rì和2012年6月6rì。这主要是由于金星围绕太阳运转13圈后,正好与围绕太阳运转8圈的地球再次互相靠近,并处于地球与太阳之间,这段时间相当于地球上的8年。
公元17世纪,著名的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曾经提出,金星凌rì时,在地球上两个不同地点同时测定金星穿越太阳表面所需的时间,由此算出太阳的视差,可以得出准确的rì地距离。可惜,哈雷本人活了86岁,从未遇上过“金星凌rì”。在哈雷提出他的观测方法后,曾出现过4次金星凌rì,每一次都受到科学家的极大重视。
他们不远千里,奔赴最佳观测地点,从而取得了一些重大发现年5月26rì金星凌rì时,俄罗斯天文学家罗蒙诺索夫,就一举发现了金星大气。19世纪,天文学家通过金星凌rì搜集到大量数据,成功地测量出rì地距离亿千米(称为一个天文单位)。当今的天文学家们,要比哈雷幸运得多,可以用很多先进的科学手段,去进一步研究地球的近邻金星了!
人们用10倍以上倍率的望远镜即可清楚地看到金星的圆形轮廓,40-100倍率左右的望远镜观测效果最佳。虽然观测这次“金星凌rì”难度不算很大,但天文专家提醒,在观看时,千万不能直接用肉眼、普通的望远镜或是照相机观测,而要戴上合适的滤光镜,同时观测时间也不能过长,以免被强烈的阳光灼伤眼睛。
金星凌rì观测指导
金星凌rì虽然说用肉眼也许也能看到,但效果总不会太好。如果您有望远镜——无论是小型观景望远镜还是天文望远镜——都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10倍以上的倍率即可清楚地看到金星的圆形轮廓,40-100倍左右观测最佳。天气好的话,还可以看到由于金星浓厚的大气折shè成的光圈,景象犹为壮观。如果当天rì面上黑子较多,还可能出现金星掩太阳黑子的现象,使凌rì的过程更加有趣。
正规的凌rì观测要进行描图,因此要选择带有投影屏的天文望远镜。一台带有赤道仪并配备有电跟的望远镜会使你在长时间观测中更加轻松。
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凌rì大多从13点左右开始。因此,想观测的朋友们应该在中午之前做好准备,以保证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下面简述一下用赤道式望远镜的投影法观测方法。
在入凌前,要把表对得尽量准确,应尽可能的调整好极轴,并把东西线画好(或把观测用纸调整好),把太阳上的可见黑子描绘于观测用纸上。描图时,要注意手不要压屏幕,头不要碰屏幕,尽量保持屏幕稳定,增加准确度。描完黑子后,就进入了准备的最后阶段。这时,眼睛要目不转睛地注视rì面的东边缘,当看到圆滑的边缘像rì食似的刚开始缺了一小块时,意味着凌rì开始了。应立刻记下时间,这便是入凌时的外切时间(rì面东边缘与金星西边缘外切的时刻),并描出外切的位置。同样,也应记下入凌时的内切时间(rì面东边缘与金星东边缘内切的时刻),描出内切的位置。这时,整个金星已经完全处于太阳的圆面之内了。从此刻开始,要每隔半个小时把金星的位置在同一张观测用纸上描绘一遍,在每个位置上注明时间,直至即将出凌。在此过程中,您可以尽量欣赏这百年一遇的奇观,看看是否能看到光晕。整个凌rì过程将持续6个小时,为了保证仪器的安全,不要总是让仪器工作,同时也要防止中暑。在休息时,盖上镜头盖,关掉电跟(如果有的话),尽可能的让仪器冷却。由于投影观测不用深暗的滤光片或根本不用,目镜片的温度常达到几百度!因此要谨防烫伤和镜片炸裂,不要用手靠近目镜。
太阳向西方地平线缓缓沉去,眼看着金星就要移出rì面了,观测又紧张了起来。在出凌时,也要像入凌一样把两个切点位置标出。在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地区
都很难看到完整的出凌,但带凌的rì没也是一个很好的景观;如果您看到了整个出凌,不要忘记记录!如果太阳的光被雾气消减得过多,投影法观测不能继续进行时,可以利用目视观测。有兴趣的话,可以不用望远镜,试试能否看到金星。这时,太阳往往被折shè得很大,角直径接近一角分,金星的黑影也异常明显,眼力不太好的人也能看到
随着天sè暗下来,观测活动也接近了尾声。欣赏一下rì落的美景,收拾收拾东西,也该回家了。怎么样?收获不小吧!如果你认真观测了的话,应该得到一张满满的观测表。到家以后,整理数据,最好写篇观测rì记,当你以后看起来时,又会是一番感受。如果您没有抓住机会,也没关系,在2012年还会有一次金星凌rì,一定要注意呀,否则就要再等上一百多年了!
金星入凌和出凌时的两种有趣的现象
金星入凌和出凌时,细心的观察者可能会发现所谓的“黑滴”现象。实际上,当我们对着光亮,将两个手指逐渐靠近,当很接近的时候,可以发现尽管手指还没有接触,就能够看到上下手指之间有yīn影把它们联系了起来,像是手指间有水滴一样,这就是所谓的“黑滴”现象。
在凌始内切和凌终内切时,即太阳边缘和内行星边缘互相靠得很近即将接触时,会发现有非常细的丝将两个边缘连接,这就是凌rì时的黑滴现象。成因是我们大气层的视宁度、光的衍shè以及望远镜“极限分辨率”的等多种作用造成的视轮边缘的模糊。
除此之外,在入凌和出凌阶段,有时候金星视面边缘会镶上一丝极细的“晕环”或“光环”。这个“晕环”是由于金星大气层顶部反shè、散shè阳光形成的。使用目镜投影方式可看到它,但如果将望远镜加滤光片,则会更清楚。“晕环”大小的变化,环亮度是否均匀,是否能在太阳圆轮的背景下看到,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
[编辑本段]
★相关文化★
1.金星历法
金星历法是一种以金星的周期活动为标准的历法规则。然而,金星历法并不是甚么科幻的作品,而是切切实实曾在古代玛雅文明出现过的历法系统。基于一种我们不知道的原因,玛雅人同时采用两套历法系统,而其中一套历法系统就是基于金星的周期运转而制成。
2.太白金星
金星在我国古代称为太白,早上出现在东方时又叫启明、晓星、明星,傍晚出现在西方时也叫长庚、黄昏星。由于它非常明亮,最能引起富于想象力的中国古人的幻想,因此我国有关它的传说也就特别多。
在我国本土宗教——道教中,太白金星可谓是核心成员之一,论地位仅在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之下。最初道教的太白金星神是位穿着黄sè裙子,戴着鸡冠,演奏琵琶的女神,明朝以后形象变化为一位童颜鹤发的老神仙,经常奉玉皇大帝之命监察人间善恶,被称为西方巡使。在我国古典中,多次出现太白金星的传奇故事,可见他的人气之旺。在脍炙人口的《西游记》中,太白金星就是个多次和孙悟空打交道的好老头。
在与金星相关的众多传说中,最具有传奇sè彩的应该算是关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事了。传说李白的出生不同寻常,乃是他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而生,因此取名李白,字太白。长大后的李白也确有几分“仙气”,他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他的诗,想象力“yù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无人能及。李白在当朝就享有“谪仙”的美名,后来更被人们尊为“诗中之仙”。
3.维纳斯
Venus是爱神、美神,同时又是执掌生育与航海的女神,这是她在罗马神话中的名字;在希腊神话里,她的名字是阿弗洛狄德s是从海里升起来的。据说世界之初,统管大地的该亚女神与统管天堂的乌拉诺斯结合生下了一批巨人。后来夫妻反目,该亚盛怒之下命小儿子克洛诺斯用镰刀割伤其父。乌拉诺斯身上的肉落人大海,激起泡沫,Venus就这样诞生了。希腊语中“阿佛洛狄忒”的意思就是泡沫。
在希腊与罗马神话中,金星是爱与美的化身——维纳斯女神。维纳斯(Venus)是罗马人对她的美称,意思是“绝美的画”,在希腊神话中她叫阿佛洛狄忒(Aphrodite),意思是为“上升的泡沫”,因为传说她是在海面上起的泡沫之中诞生的。维纳斯拥有罗马神话中最完美的身段和容貌,一直被认为是女xìng体格美的最高象征。她的美貌,使得众女神羡慕不已,也让无数天神为之着迷,甚至连她的父亲宙斯也曾追求过她。但宙斯的求爱遭到拒绝后,十分气恼,便把她嫁给了瘸腿的匠神伏尔甘(希腊神话称为赫菲斯塔司)。不过维纳斯后来却爱上了战神马尔斯,并为他生下了几个儿女,其中包括小爱神丘比特。
维纳斯的一生都在追求爱情,然而爱情的热力却总是短暂的,她对于爱情并不专一。在她无数的罗曼史中,最为凄美感人的当数她和阿多尼斯(Adonis)之间的故事了。阿多尼斯是一个俊美勇敢的年轻猎人,某rì,维纳斯邂逅了正在打猎的阿多尼斯,并很快坠入爱河。她担心狩猎太危险,便劝阿多尼斯不要捕猎凶猛的大型野兽,然而阿多尼斯却对此不以为然,维纳斯一赌气就离他而去,飞向神邸。不久,不幸的事发生了,阿多尼斯打猎时被一只凶xìng大发的野猪撞死。维纳斯在半空中听到爱人的呻吟,赶紧飞回地面,却只见到他浑身浴血的尸体。维纳斯伤痛yù绝,她把神酒洒到阿多尼斯的身体上,血和酒相互交融,冒出阵阵气泡,然后像雨点一样落在地面上。不久地上长出一种颜sè如血的鲜花,凄美迷人,但是它的生命却十分短暂,据说风把它吹开后,立即又把它的花瓣吹落。这就是秋牡丹,也叫“风之花”,成为这段动人爱情故事的美丽花祭。
福星?祸星?
金星虽然观测耀目,但并非总是代表着吉祥。它时而在东方高悬,时而在西方闪耀,让人捉摸不透,恐惧也就因此而生。对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来说,它既隐喻死亡,又象征复活。它是阿兹特克人的神魁扎尔科亚特尔,能使灭绝的人借着从死人王国中偷来的骨架复活,并用这位神灵赐予的血再生。古代腓尼基人。犹太人都认为它是恶魔的化身,是一颗恶星,古代墨西哥人也害怕金星,在黎明时总要关闭门窗,挡住它的光芒。他们认为,金星的光芒会带来疾病。
当然这些传说都是因为古人不了解天体运动规律而臆想出来的唯心主义观念,其实金星就是金星,无关人间祸福。总之,福星也好,祸星也罢,金星永远是夜空中最亮的明星;
金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