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6章 我可要烧房子了啊[2/2页]

这个县令有点良心,但不多! 念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r/>      而不清楚这个,倒也不是陆伯玄自己才疏学浅。
      主要是这种事儿一般都不会被史官所记载。
      如今,李元凤已经将话说到了这个份上。
      陆伯玄还能说啥呢?
      他只能苦兮兮的应是从命。
      见此情景,李元凤爽朗的笑了。
      “王公公。”
      “你一定要好好照顾陆卿的饮食起居。”
      李元凤道:“若是陆卿有半点不满,你就等着领板子吧!”
      “老奴明白。”
      王公公微微点头,接着便领着陆伯玄走出御书房。
      ……
      偏殿之内。
      王公公让人为陆伯玄准备好了笔墨纸砚,便告退离开。
      临走前,还不忘让人提进来一个大木桶。
      见到这木桶。
      陆伯玄整个人都不好了。
      尼玛,这是准备让自己吃喝拉撒都在这一个房间了是吧?
      陆伯玄心中那个气
      他都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大嘴巴。
      自己为啥就那么欠?
      闲的没事儿,为啥要跟吴宏章掰扯朝政?
      “坑爹啊!”
      陆伯玄捏起笔,苦兮兮道:“遇上这种主子,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抱怨过后。
      陆伯玄还是决定动笔。
      反正事已至此,他也已经美的选择了。
      而处理官员过多这种事,历史上也曾发生过。
      那便是在另一条时间线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在那个时期,天下动荡,三足鼎立。
      为了彰显自己的势力大与土地多,三家又将各自的地盘重新划分了好几遍。
      一些县城成了州府郡府,一些乡镇成了县城。
      这也导致,隋文帝一统天下之后,便出现了官多民少的情况。
      而隋文帝采用的解决办法,便是创造三省六部来治理地方。
      这样的政策,在初期确实起到了一些效果。
      但弊端也很快就展现出来。
      官员过多,朝廷管控力度弱,出现了太多官官相护,欺瞒朝廷的情况。
      这也就导致,隋朝最后那几年的时候,隋炀帝这个皇帝说话都不如地方世家管用。
      而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贞观初年,大唐建立十道才彻底终结这一乱象。
      大唐与当代,两者之间,相差不大。
      所以,陆伯玄就干脆将十道论,照搬到了当代。
      等到写完后。
      陆伯玄便走到门口,推了推偏殿的门。
      这才发现,大门已经被人从外面锁上了。
      卧槽???
      自己这是被软禁了?
      陆伯玄拍了拍大门,对外面喊道:“外面有人没有,劳烦通报一声,我的奏折已经写好了!”
      外面静悄悄的,根本无人应答。
      “喂!”
      “有没有人啊!”
      “我知道你们在门口呢,赶紧说话!”
      陆伯玄大声喊道:“不然我可要烧房子了啊!”
      “放肆!”
      “房内里面何人?”
      “竟敢嚷嚷着要烧我家房子?”
      恰在这时,一道稚嫩的童音响了起来。
      陆伯玄愣了愣,顺着门缝朝外观望。
      此刻门口正站着一个,衣着华贵,年岁约莫十一二的少年。
      这里乃是皇宫。
      寻常人哪里能够随意出入?
      即便不是李元凤的儿子,也必然是皇室宗亲。
      陆伯玄赶忙赔笑道:“不敢不敢,我说着玩的。”
      “这位贵人,能不能劳烦你帮我个忙?”

第66章 我可要烧房子了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