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79章 诊断中的指南针,吸收不良综合征[1/2页]

苟在诊所练医术 江边鱼翁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也就是患者无知,不然早就应该找一家更权威的大医院诊治了。
      有些病,最怕拖。
      本来或许只是一个小病,拖着拖着,各种并发症全出来了,直接成了连专家都要皱眉的重症、大病。
      李敬生下意识的再次查看患者的几个常规检查报告。
      粪常规已经看过了,而且就连粪潜血、寄生虫这些检查项目也直接给出了答案。
      “会不会是感染性腹泻呢?”
      李敬生看向同样在努力思考的肖琳琳。
      “肖主任,咱们是不是给患者申请一个粪便的细菌培养看看?”
      这让他想起了人民医院羊主任被家属骂成只会查粪的专家。
      不过遇到这种棘手的腹泻,粪便细菌培养很有必要。
      “OK!”
      肖琳琳现在对他的意见,基本上言听计从。
      申请后,检查结果几乎是秒出。
      说明接诊医生给患者检查时也查过这个项目。
      “粪便细菌培养为阴性。”
      肖琳琳向他反馈结果。
      “那就说明不存在感染性腹泻。”
      李敬生根据这个结果,一下排除掉了很多疑似疾病。
      他的目光再次看向血液检查报告。
      血红蛋白、血清蛋白、电解质、钙、磷……等多个项目皆进行了检查与测试。
      因为患者的病因确实很复杂。
      寄生虫、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腹泻原因。
      这两种都排除了。
      那就只能朝其它方向排查。
      患者的血红蛋白90g/l,血清总蛋白54g/l,白蛋白35g/l,血清钾1.4mmol/l,钠139mmol/l……
      看过后,李敬生在这些数据里面发现了多项异常。
      血检是很多病人入院后都会做的一项常规检查。
      不是必检项目,但是基本上十个患者有七个要抽血检查。
      有的患者不理解,认为这是医院在赚黑心钱。
      更有的患者听信谣言,说是医院故意抽了患者的血拿去卖钱。
      真的让人特别无语。
      偶尔遇到一些特殊病例,多抽一点血液样本用于医学研究实验确实存在。
      但是要说抽了患者的血液拿去卖,真不知道那些造谣的人怎么能开出那么大的脑洞。
      李敬生看完血检结果后,开始重新分析腹泻的类型。
      从腹泻的发病机制来分的话,大概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分泌性腹泻。
      这种腹泻是由于促分泌物质增加,使肠道水与电解质分泌过多或者吸收减弱,最终引发腹泻。
      较为常见。
      第二种,渗出性腹泻。
      肠粘膜的完整性因为炎症、糜烂、溃疡等病变而遭受破坏,从而造成大量渗出,引发腹泻。
      最常见的就是肠炎腹泻。
      着凉了,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或者刺激性食物,都有可能引发肚子痛,拉肚子。
      通常都是拉完肚子后,肚子就不痛了,病也好了。
      这种腹泻有时候在医生看来,也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修复与治愈。
      它可以把有害物质、病菌等,以腹泻的方式大量排出体外,减轻身体的免疫系统负担。
      这也是为什么拉完肚子,为什么病就好了的原因。
      第三种,渗透性腹泻。
      这个很容易与渗出性腹泻搞混淆。
      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制病机制。
      渗透性腹泻是因为肠道消化吸收不良,或者摄入不能吸收的溶质,从而导致肠腔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液体从肠壁被动透入肠腔内,最终引发腹泻。
      可以理解为把肠壁内的体液,强行挤压出来,进入肠腔内。
      然后引发拉肚子。
      医生们甚至根据这一制病机制,研发出了灌肠大法。
      用这个方法可以处理多种疾病。
      比如帮助肠道排出有毒有害物质。喝农药自杀的病人,有时候不仅仅只有催吐、洗胃这一种手段。其实还有灌肠,血液透析等多种手段。
      还有做肠镜前,为了让肠镜顺利检查,也会灌肠。
      仅仅只是禁食禁水,是没办法让肠道内变得较为干净的。
      做肠镜时,大概率会遇到粪便等内容物。
      只是灌肠后来又被岛国的老师们学走,也不知道用来干什么。
      渗透性腹泻,有一个特征,一天的大便总量,通常会低于一升,大便稀水样,无脓血。
      然后要是糖类吸收不良时,还会呈酸臭味。
      脂肪、蛋白质吸收不良时则会呈恶臭味。
      近年来兴起的一个奇葩职业,叫做闻臭师,专门闻别人的臭屁,从而判断是否存在一些疾病。
      这个与中医的闻诊有一些同理作用。
      粪便的气味,确实能够帮助医生诊断出不少疾病。
      只不过中医的闻诊,并不只是闻气味,还包括听诊在里面。
   &

第279章 诊断中的指南针,吸收不良综合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