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用一个方子看病不会枯燥吗?”李勃惊奇道,
“这是临床病人的选择,比如来找你看的都是这类病,自然而然你就是一张或两张方子加减,一个阴一个阳而已。”叶倾天解释道。
“叶哥,你说的类方是什么?”李勃求知欲满满。
“六味地黄丸本为补肝滋肾养阴之通剂,张景岳以此为基础,衍化出5首类方。
大补元煎即六味地黄丸中增入人参、当归,即变滋阴养肾之方为大补气血之剂;
左归饮即六味地黄丸加枸杞、甘草,改治肾阴不足,腰酸遗泄,舌红脉细;
右归饮即六味地黄丸加杜仲、附子、肉桂、枸杞,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气怯神疲,肢冷脉细;
左归丸即六味地黄丸加菟丝子、牛膝、龟板胶等而成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之剂;
右归丸即六味地黄丸加附子、肉桂、当归等而成温补肾阳,用治命门火衰之方。”叶倾天笑着解释。
“那这个温补学派有什么缺点呢?”李勃好奇的问,
“其实温补学派,温和补要分开来说,温法和补发,代表方剂就是四逆汤和肾气丸。比如后世的火神派更偏重于温,张景岳代表的温补学派更偏重于补。
急温之,缓补之,温后要补,不然很难收功。
补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补肾气到补肾阴,到补肾阳,再到填补肾精,最后是打通奇经八脉。都是有法可依的。这又是气化和形质的问题。
比如说一个手脚凉肾阳虚的病人,你用四逆汤很快就能缓解,这叫急温之,但如果见效了就不喝药了或者不去补肾,那疗效不会持久的。缓补之,就是这类慢性虚劳性疾病需要的恢复时间比较长,往往是百日为期。也是一个从肾气最后到奇经八脉的过程。”
“看来这温补学派还是需要好好钻研的。”李勃感叹道,
“你把一个学派搞清楚了也可以,而且现在虚劳的病人还是很多的,这类虚劳的病人用药时间都比较长,填补奇经八脉也需要血肉有情之品,药价比较高,而且用药温补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挺适合你这中庸之道的,”叶倾天开玩笑说道,
“执一为天下式,以后叫我李地黄。”李勃兴致勃勃,
“好的,”叶倾天给了李勃一个中指。
第86章 温补学派[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