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22章 如何学好《伤寒论》[2/2页]

大国圣医 喜欢布丁鼠的刘先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情绪也能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毕竟神志病患者是很多的,也是咱们要学习的地方。”叶倾天解释道。
      “嗯嗯,”小李赞同的点点头。
      “《伤寒论》大的框架就是十五个药,十六个方,
      15个药,三阳在经在腑,太阳在经伤寒用麻黄,中风用桂枝,在腑蓄水用茯苓,蓄血用桃仁。少阳在经用柴胡,在腑用黄芩,阳明在经石膏,在腑大黄。三阴寒化热化:太阴寒化干姜,热化麦门冬,少阴热化黄连,寒化附子,厥阴热化黄柏,寒化吴茱萸,错杂乌梅!
      16个方,三阳在经在腑,太阳在经伤寒用麻黄汤,中风用桂枝汤,在腑蓄水用五苓散,蓄血用桃核承气汤。少阳经腑同病用小柴胡汤,在腑用黄芩汤,在经四逆散。阳明在经白虎汤,在腑承气汤。三阴寒化热化:太阴寒化理中丸,热化麦门冬汤,少阴热化黄连阿胶汤,寒化四逆汤,厥阴热化白头翁汤,寒化吴茱萸汤,错杂乌梅丸。”叶倾天解释道,
      “研究《伤寒论》最有代表性的学说是方证学说,三部六病学说和六经气化学说。方证学说是方证对应,目前流传最广,研习最多。以方测证,以证定方,也就是抓主证,出现什么样的证就可以用什么样的处方。三部六病学派总的来说把病分成表证,半表半里和里证。他们提出太阳,少阴都在表,少阳和厥阴都是半表半里,而太阴和阳明是里证。太阳是表的实证,少阴是表的虚证,少阳是半表半里实证,厥阴是半表半里虚症,阳明是里的实证,太阴是里的虚症。
      中医的基础理论体系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它的哲学思想,以阴阳五行为代表,二是人体的生理基础,以脏腑为器,以气血精津液为料,以经络为道,为传送带,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这个转化过程就是气化,六经气化学说的意义在于通过六经的经络系统把十二经络归到三阴三阳六经之中,三阴经连系脏,三阳经连系腑,另一头联络气血精津液,从而实现气化。”
      “我学哪种比较好呢?”小李好像很感兴趣。
      “刚才说的是从易到难,方证对应是最好学的,三部六病学说开拓思维,六经气化治疗疑难病更适合些。”叶倾天想了想,“你可以同时学习,形成自己的辨证思维,大夫和大夫的临床水平的高低其实就是思维方式的差异,
      经方大家的书都可以看看,找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把他的著作和学术思想都完整的了解和深入学习下。”
      “嗯嗯,明白了,叶大夫,”小李客气的说。

第122章 如何学好《伤寒论》[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