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她真想一走了之,但此时拍屁股走人,肯定大大得罪李掌柜。这事儿还会传遍镇上的布行,以后别说将布卖给李记,恐怕别的布店也不会再待见她。那她许多年来私下里捞取回佣的勾当,就歇菜吧!
丁嫂左右为难,如坐针毡。
李掌柜向她投来愤怒的目光,她只能抱以“委屈和无辜”的神情,一脸的苦情戏:我也没办法啊!
那些从乡下赶来,和高希一样原本想将布匹卖给李记的织户,见此情形,不再犹豫,抱着自己的布匹转身就去了别家布行,顺带着将这里刚发生的事,也带了过去。
这就是最原始的“消息转发”,但扩散速度照样快得惊人。
只一盏茶不到的功夫,整个小官镇的布行都知道了这件事。
李记的信用顷刻坍塌,吃瓜群众们一下子涌向柜台。
“退货,退货,赔我银子!”
“上回在你家买了布回去,短了尺寸,被浑家好一顿骂,原来是你们黑了心搞的鬼,快退银子!”
“这是刚买的布,快退,不退我这就去告官!”
“不退款是不是?你是伙计,会不知情?你没听那小哥说吗,知情同罪!”吃瓜群众现学现卖,这就用上大明律了。
群情激愤之下,还真难保有被蒙骗过的客人,直接告到官府去呢!
李掌柜的大屁股,可真的难保喽!
伙计们哪里还顾得上高希主仆,赶快应付退货退款吧!
看热闹不嫌事大,越来越多路过的行人,被店里的吵闹声吸引,挤进来看热闹。
起哄的、架秧子的、要求退货的,场面越发难以收拾。
李掌柜一个头、两个大,声嘶力竭地做着无用功:劝愤怒的吃瓜群众克制情绪,保持冷静。
冷静得了吗?
整个李记布庄,已然成了一锅煮糊的粥。
“平安,拿上布,我们走!”
“好勒,少爷!”平安答得干脆、响亮,语气中则透出十足的信任与佩服:谁说我家少爷是疯子,能疯成这样?来,你疯一个我看看!
主仆二人出了李记。
“少爷,你怎么知道布行的尺子有问题呢?”出了店,平安好奇地问道。
“哈哈”,高希没有立刻回答。他想起了前世,去建材市场买装修木料的情景。
那家木料店老板的尺子也是作了弊的,连计算器都是有问题的,那老板还煞有介事地“认真地”量、“认真地”算呢!
想到这里,他慢悠悠地对平安说道:“只要是奸商,无论古今,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都是套路,揭穿他们并不难。静香说,以前一直短少尺寸。我就怀疑店家和丁嫂串通,刚才让你先去买了尺子,只是以防万一,没想到还真派上了用场。”
平安道:“原来是这样。那何不从家里直接带把尺子来呢?”
“我娘会答应吗?她向来息事宁人,丁家又是村中大族,可不好得罪。”
“那这下,算是得罪了。”平安开始担心起来。
“管不了那么多,再想办法吧!先将布匹卖掉,家里还等着用钱呢!”
小官镇并不大,城内的布行大约有七八家,两人转悠了个遍。
高希突然就像一个几百年没说过话的话唠,一进店门就和各家店的客人、伙计、掌柜胡侃。
平安抱着布匹跟着,逛了几个时辰,都有些吃不消了。
平安心中纳闷,自己家的这位二少爷怎么就这么会说话了?
转了这么一圈下来,高希的心里却有了底。
现在正是明朝初年,松江的棉纺织业正处于爆发的前夜。
刚才闹了一场的李记布庄,算是小官镇上最大的一家布行了,其他布行在门店面积、花色品种、销量等方面都相去甚远。
听说外省,还有海外来此采办棉布的客商,其订单几乎全数落入李记布庄。
店大自然欺客,李记就敢将布卖得更贵,收购棉布时又将价压得比小布行的收购行市低至少三成。
当然,其中也就少不了和丁嫂这样贪便宜的中间人串通,欺瞒、克扣织户。
小布行就活得艰难多了,本钱小、收购成本高、售价不能开高,又接不到多少订单。只能苦撑!
这不,锦绣布行的张掌柜此刻就坐在空无一客的店铺里唉声叹气,连刚回来的伙计跟他说有人大闹李记布庄的事,都提不起他的兴趣。
正百无聊赖间,大门里走进来两个人。
小伙计一看,大吃一惊!
第4章 斗地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