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1章 海盗来了[2/2页]

明皇子高爔传 云间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榜文,下月二十五日,就要县试。家师让我这两天就回去,要检查我的功课。”
      “嗯,你要好好准备,第一次下场考试吧?我看你天天苦读,身子要当心。”袁母说道。
      “啊呀,那这一个来月,岂不是无法和你比划武艺了。”袁寿听说高希要回家住一个多月,就嚷嚷了起来。
      人嘛,相处久了就有了感情。
      袁母嗔怪道:“瞎讲八讲,高希是读书人,哪里像你一样,整天刀枪剑戟的。县试是大事,怎么可以现在还陪你舞刀弄剑?”
      “呵呵,我没什么,可我那苦命的妹子,惨喽,惨喽!”袁寿大大咧咧坏笑了起来,拿高希和自家妹子调侃。
      高希脸一红,不再言语。
      袁母也笑了起来,袁寿倒也没说错,儿女情长,本是人之常情。
      现代中国人结婚年龄越来越晚,到了三十多岁还没有结婚的青年男女,比比皆是。
      前世的高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那时候已经三十八岁,却仍旧单身。
      放到明朝,这就有违制度了。明太祖开国后规定,民间嫁娶,一律按照夫子朱熹的《家礼》一书来举办。
      女十四岁、男十六岁不到结婚,称为“先时”。
      而女超过二十岁、男超过二十五岁还未成婚,就属于“过时”。
      高希十九岁,按现代人的标准,结婚还早着呢!但现在是大明朝,他和袁纨的年龄,正当时。
      而且袁纨要更急切一些,如果三年内不嫁人,就要“过时”了。
      我的妈呀,听起来,大明朝的女人就像食物一样,官方还标注了“保鲜期”呢!
      但现在的问题,并不是让高家来提亲,而是袁家这边有问题。
      十年前,袁寿的父亲袁彬结识华亭县一秀才元穆之。
      元穆之有一子,名唤元赫华。
      说起这元氏,同样有些来头。
      元穆之的爷爷叫元凯,字景文,在元末的时候是府吏,博学多才。到了洪武三年的时候,又官拜新朝御史。
      也是他官运不佳。
      当时朱元璋给囚犯定的罪,太子复审后总是会酌减一二,朱元璋可能心下不爽,有一天就问元景文:“朕和太子,到底谁做得对?”
      他说:“陛下之法正,东宫之心慈。”他想玩一个左右逢源,两不得罪。
      结果,朱元璋认为他老奸巨滑,深为厌恶。
      皇帝讨厌你,你就危险了。
      元景文情商可能不高,但智商很高。察颜观色之下,立马装疯卖傻。
      好吧,朱元璋情商和智商更高:跟我玩这个,正巴不得再也不见你呢?准予致仕。
      双方心照不宣,元景文全身而退,回老家华亭县养老去了。
      所谓“富不过三代”,诗书传家,可能也难逃此定律。
      到了元穆之这一代,家境尚可,只是元穆之命薄,英年早逝。
      儿子元赫华却是一个浪荡子,简单讲就是,好吃懒做、混吃等死。
      没几年间,就将几代传下来的家业,弄得个底朝天。
      袁彬当然后悔当时匆忙间定了这门亲,但现在想要退婚?难了!
      现在袁母看到了高希,更加不愿意再将女儿嫁给元赫华。
      所幸,元家也没来提完婚的事,就只能先拖着。
      此时,听到儿子袁寿调侃高希,袁母笑道:“希哥儿,别听你大哥胡说,你安心回去准备春试,就是了。”
      高希红着脸,给袁母作了个揖,拜辞而去。
      袁寿则仍旧大大咧咧地送了出去。
      望着高希挺拔的背影,再想想女儿若嫁给一个浪荡子的悲苦,袁母暗暗下了决心,决不能将女儿送进火坑。

第51章 海盗来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