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3章 邂逅马哈木[1/2页]

明皇子高爔传 云间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若说朱高煦是“扛精”,也不全对,他说得也并不是全无道理。
      但历史上的情况,并非北方部族对中原一有侵扰,中原王朝就一定次次以牙还牙。
      就以明朝为例,即便是在永乐、洪熙、宣德这三个全盛时代,也不可能完全肃清来自北方的战略威胁,双方一直处于你来我往、此消彼长的状态中。
      斗争与妥协,永远是国与国交往的两个方面,哪一个也不能完全扔掉。
      “陛下,臣同意太子的看法,还是以不杀马哈木为上策。如今偏关头的‘互市革新效果显著,既可消弭瓦剌对我边境的骚扰,又可以互通有无,增加商税。为何还要杀了马哈木,刺激瓦剌人对大明的仇恨呢?”
      “户部正在按陛下先前的旨意,积极筹备北征的粮草。但若能不兴兵,北征的开支则可节省下来,或与民休息,或造福民生。岂非上选?”
      说话的是户部尚书夏元吉,他的立足点仍旧是经济与民生。
      夏元吉的主张也有其道理。
      从正史上看,从洪武时期一直到永乐时期,为了打击蒙古势力,明朝近乎连年用兵。
      虽然蒙古势力因此被大幅削弱,大明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特别是永乐皇帝前后五征蒙古,用兵规模巨大,靡费良多、征需频繁,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
      至少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永乐皇帝执意“五征蒙古”的做法,是存在很大问题的。
      “杨阁老,你的意思呢?”永乐皇帝问内阁首辅杨士奇。
      “陛下,杀不杀马哈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杀了马哈木,是不是瓦剌就不再骚扰大明了?汉王,不知你认为如何?”杨士奇将这个问题抛给了朱高煦。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自然还是会骚扰大明,可是就任由瓦剌肆意骚扰吗?如今抓住了他们的大汗,还要放虎归山吗?”朱高煦都有些急了。
      “将虎驯服,放虎归山,又有何妨!”杨士奇双手交握,神情泰然,稳稳地站在那里,内阁首辅的派头十足。
      “如何驯服?驯服老虎,只能用鞭子和棍子!”朱高煦说道。
      “陛下,大举用兵固然劳民伤财,但蒙古诸部始终威胁我北方边境。且一旦迁都北京后,我国朝都城便几乎靠在边境线上。不杀马哈木立威,震慑蒙古诸部,今后北京的安全便堪忧了。”兵部尚书方宾的意见和朱高煦一样,赞同杀马哈木。
      永乐皇帝将手中看了一半的奏折往龙案上一掼,抬头瞥了一眼站在角落里一言不发的高希。
      “高希。”
      “臣在。”高希站出来一步,应道。
      几位臣子不由自主地看了看高希,又看了看汉王。
      虽然高希已经不是第一天被传召到养心殿来跟着议事了,他们心中仍旧着实惊讶:天底下还真有长得如此相像的两个人呀!
      不过,高希长得略高一些,气宇轩昂,没有汉王身上的那股暴戾之气。
      “你这个新科状元,架子不小。朕叫你来,是让你当竹竿,杵在那里让人看的吗?马哈木的假身份是你揭穿的,你说,是否该杀?”
      “回禀陛下,臣以为,削其封号,让他回去,才是上策。”
      高希言简意赅,从容应答,看来他早就想好了。
      “哦?给朕说说你的道理。”永乐皇帝端起面前的盖碗茶?萘艘恍】冢?劬θ匆恢倍⒆鸥呦!
      “陛下,数月前朝廷在偏头关推行‘互市革新,大同城外广布地雷,两地瓦剌袭扰的势头都明显减缓。可见,这一软一硬的策略均颇见成效。既然如此,将这恩威并施之策继续推行下去,扩大试点即可。杀了马哈木,估计也难有这样的效果,适得其反也未可知。此其一。”
      “经我太祖高皇帝与陛下四十余年在北部边疆的苦心经营,蒙古诸部早已是一盘散沙,

第183章 邂逅马哈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