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4章“富婆”咸宁公主[1/2页]

明皇子高爔传 云间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什么?包吃包住,月银五钱,每十天可以休息一日,但需要每天三班倒。
      这么好的条件,加班算什么,三班倒算什么!
      他们连“超市”为何物都不知道,也不问,挤在桌子前,争先恐后为家里人报名。
      在大明朝,普通兵士的日子太苦了,尤其是拖家带口的,靠那点月饷,怎么养活一家老小,更别说还总是克扣、拖欠。
      而且这种苦,是名副其实的“苦海无边”。只要你家是军户,世世代代都是军户,这种苦吃不完。
      高希让“超市项目”来此招工,就是为了解决这些普通兵士的后顾之忧。
      家里吃穿有了保证,才能练好兵,这是最简单的道理。
      为什么明朝的卫所制度从一开始就有大量的兵士逃亡?
      因为他们被压榨得太厉害,屯田的土地被不断兼并,种了地还有沉重的赋税,还被给长官和权贵拉去干各种活计,当然是“义务劳动”,该得的军饷却越来越少、常年拖欠。
      这样的卫所制度,不崩掉才怪!
      尽管报名的人很多,但“超市项目”够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吸纳这些将士的家属就业,一点问题也没有。
      就是明朝的识字率太低,想要找一两个能写会算的人,太难了。
      而现在锦绣商号下的各项业务都急需识文断字的人才。
      此时,高希才体会到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小学、初中基础教育普及率高达95%以上,是多么地难能可贵,对于国家的发展又是多么地重要。
      砍张章、清欠饷、招工人,高希这“新官三把火”将他的威望直接就烧了起来。
      但是神机营中的几些内臣,还是不能贸然清洗掉,御马监头子少监海寿不会坐视,永乐皇帝也不会答应。
      为什么将这些太监叫作“内臣”?所谓“内”,就是家里人,这些太监在皇帝看来,虽然低贱,但都是皇帝的家奴。
      只有派出这些家奴去监督军队,皇帝才能高枕无忧。
      高希若将家奴清理干净,永乐皇帝少了耳目,对高希也会不放心,这等于是挖了大明朝廷制度最重要的一个根基,是万万不行的。
      终明一代,为什么东西厂这样的以太监为首的特务组织横行,为什么屁事不懂的太监会去做军队中做内臣、派往各地做税监、矿监?
      说到底,就是因为皇帝只相信家奴,对文臣武将不放心。
      明太祖朱元璋在开国之初,还痛陈太监的弊端,说“此辈自古以来,求其善良,千百中不一二。”
      遂令人将“内臣不得干预政事”八个字刻在石碑上,立于宫门前。
      但最终太监制度在明代仍旧越来越发达,为祸明朝。
      历代明朝皇帝,一个比一个宠信宦官。
      这实在是一个大大的讽刺!
      中军帐里,只有高希和王忠两人。
      “王公公,王大人...”
      “卑职在。”王忠不自觉地站了起来,只是挺费劲,棍伤还没有好。
      “王公公不必如此,你我坐着叙话就行。”高希面带微笑,和蔼可亲,“来了,给王公公拿一个软垫铺上。”
      “多谢大人关照。”王忠慢慢坐下,有了软垫,屁股舒服多了。
      “我高希受圣上之托来神机营领军,并非要与内臣们为敌,也不想打谁、杀谁...”
      好嘛,你打也打了、抄也抄了、杀也杀了,然后在此大言不惭地说不想与内臣为敌,这睁眼说瞎话的功夫!
      王忠心有不忿,但也只能静静地听着。
      现在神机营中所有的武官、武臣都效忠于高希,普通兵士得了被发的饷银、饷粮,家人有了

第214章“富婆”咸宁公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