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39章 你小子,到底在玩什么花样经?[1/2页]

明皇子高爔传 云间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养心殿上,永乐皇帝看了阿鲁台的回信,哈哈大笑起来。
      这已经是大明和鞑靼阿鲁台之间的第四次书信往来了。
      到底如何对付阿鲁台,大明内部的意见是“以拖待变”,用“拖”耗死阿鲁台,大明可以逸待劳。
      但阿鲁台如今已经陈兵关外两个多月了,大有不满足条件誓不退去的架势。
      对此,大明内部的意见又分为两派。
      一派以太子朱高炽、首辅杨士奇为代表“主和”。也就是,无论如何都不要出兵,以免百姓遭殃、生灵涂炭。
      另一派是以永乐皇帝和高希为代表“主战”。
      他们认为,一是阿鲁台陈兵关外两个多月,又不敢攻城,粮草消耗已经到了强弩之末,趁机予以痛击,乾坤可定。
      二是阿鲁台通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实力已经远在蒙古诸部之上,打残它才能恢复“诸强争雄”的状态。这才是大明既定的最有利于大明的国策“各方平衡”,绝不能让任何一支势力坐大。
      永乐皇帝觉得阿鲁台可笑:“哈哈,这个阿鲁台,以为朕老了,上不得马、拉不弓了,估计还以为朕怕了他,所以迟迟没有出兵。朕给他机会认错退兵,他顺杆往上爬,要这要那的。看来朕再不出手,他就要反了天了。”
      永乐皇帝说着将信递给了朱高炽等人传阅。
      这时,高希一路小跑进了殿,面色黝黑,看上去又有些疲劳,不过精神状态很好。
      “怎么迟了?正在议事,你且看了阿鲁台的信再说话。”
      高希站定,接过传阅的信件,扫了几眼。
      “?x儿,你认为现在该出兵了吗?”永乐皇帝问道。
      “父皇,儿臣以为随时可以出兵,但不需要出动大军,出奇兵,出奇制胜才是上策。”高希答道。
      “四弟,阿鲁台在大同城外安营扎寨两月余,日夜防备,如何出奇兵?父皇,儿臣以为不管是出大军,还是出奇兵,都不好。”朱高炽明确反对。
      “那你说,如何解开目前的僵局?”永乐皇帝问。
      “阿鲁台每次信中收都会提到,要求恢复互市,要茶、盐铁还有粮食。那就重开互市,于大明也是有利的。让阿鲁台先退兵,然后我们才开互市就是了。边境内外的两边子民,都可免于刀兵之灾啊!”
      永乐皇帝听了,心中不悦。
      是,和平是和平了,阿鲁台却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反而坐大了。阿鲁台在蒙古诸部中的威信上升,大明则失分。
      如此,鞑靼一家独大的局面会继续,这和既定国策背道而驰。
      以后,阿鲁台哪天想搞事了,他又会来。这就是永乐皇帝在申斥诏书中所说的情况,“藉朕之善需索无度”。
      永乐皇帝瞥了朱高炽一眼,又想起了曾问杨士奇的那个问题,“高炽和高?x,哪一个更适合坐这把龙椅”。
      “阿鲁台在信中提出,要朕拿一百支步枪、一百支手枪和一批弹药,去换海寿等人。你是怎么想的?”
      朱高炽想了想说道:“海寿是大明的使臣,又是父皇倚重的内官,万无不管的道理。枪支可以给,但也要等他们退步之后,一手交人、一手交货。鞑靼造不出枪支弹药,就算给了他们,也不会威胁到大明的安危。”
      对这个回答,永乐皇帝内心同样不甚满意。
      只要枪支弹药给了阿鲁台,这

第539章 你小子,到底在玩什么花样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