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绿苗暗自吐舌头,搁下饭食出去。
      没一会,金午高兴的跑进。
      庄小兰正用饭,抬头起来瞧他,
      他挠着头,说:
      “庄大夫还在吃饭?”
      “恩,又来拿童话书?”
      金午不好意思的笑起,说:
      “是呀,庄大夫,你今天的故事写好了么?”
      庄小兰指了下桌,说:
      “写好了呀,就在哪里,拿去。”
      “诶!谢谢庄大夫!”
      金午开心的了蹦三跳,拿着庄小兰写好的福尔摩斯故事便向外跑。
      庄小兰只好高声提醒他说:
      “不要忘掉了先给天师看。”
      “知道了,庄大夫。”
      据说他的故事非常畅销。
      商人本质,庄小兰在想,是不是的给他们收点劳苦费?
      没一会绿苗回来了,庄小兰才吃好饭。
      她对庄小兰说:
      “杨州城来人了,是杜大娘子的苏绣阁来的人。”
      “快请进。”
      这还是她来昆山后杨州城第一次有人来。
      来人是清妮儿,离开晋家后,她同杜大娘子一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整个人全都弥漫着一丝女强人的锐利,全然不见初见她时那种小心谨慎的怯懦。
      和那时的她比来,判若两个人。
      “庄大夫,你上次叫人送来的那几个衣裳款式都做出了,销量全都是非常好,这是账本,我家小姐说送来给你过目。”
      庄小兰接过账本瞧了眼,搁一边,对清妮儿问说:
      “你家小姐近来还好?”
      清妮儿面露喜色,说:
      “所有都好,还多亏了庄大夫。
      要不是庄大夫,咱们兴许还在那晋家后宅当中。”
      庄小兰叹说:
      “那一些事都过去了,以后就不要再提了。
      杜大娘子是个有能耐的人,本就不该是为一个男人困一生。
      对了,你们把杜姨太接回,她如今身上的伤也好的差不多了?”
      提起杜姨太,清妮儿面色就不咋好看了,说:
      “她自然是好,有人伺候着,可以吃可以睡的。
      也不知道我家小姐咋想的,要换了我,早给她赶到大街上了,小姐倒是做了个好人,把她接回了之后找大夫给她看病,还单独找了两个仆人来伺候她。”
      庄小兰淡笑不语,这里边的图谋,要确不是这小妮子所瞧得出的。
      清妮儿赶路几天了,庄小兰令绿苗带她下去歇息,她自个才从新拿起账原本看。
      最近的进账超出庄小兰的预想,兴许是因为大选的关系,许多京师中的贵胄们全都到苏绣阁定了衣裳,庄小兰所画的图表虽说唯有几个,能杜大娘子的聪明才智,翻新出新样式不成问题。
      庄小兰的原先计划是每个季出8个款式,现在正赶上大选这股风,她就决心多画两个款式出。
      昆山偏暖,这时节,身穿秋装正正好,听金午说,昆山的冬季不会太冷,也好少下雨。
      庄小兰心说:如果在这儿过上一冬,好像也不错。
      北边天就不一样了,冷的快,一阵风雨一阵寒,来时庄小兰还穿秋装,听清妮儿说,现在的京师和杨州城全都已穿上了厚实的冬装。
      因此她画的,自然是冬装的款式。
      清妮儿要赶着回复命,只可以在昆山呆一日。
      庄小兰连夜画出两个冬款连着看完的账本送还到清妮儿手头,说:
      “你赶着回,我时间也紧,就画出这两个款。
      你先把这两个款式拿回,过几天再叫人来趟,我把冬款都给你们画出。”
      清妮儿欣喜的接过,看见那跃于纸上的人身穿那奇特又好看的衣裳,眼底抹过一丝惊艳。
      心说:自家小姐说庄大夫是奇女人,果真不假。
      ……
      杨州城中,早就已悔的肠子都青了的晋三公子再次乘着歇息日来看杜大娘子了。
      面对周围评头论足的人,他早就已习惯,只须想着马上就可以见着心心念念的人,就权当那一些笑话他的人不存在。
      那帮人于他来讲,成为了一道风月点坠。
      “看见了么?京师那个晋员外家的三少爷,又来找杜大娘子了。”
      “恩,你说他是不是脑筋有毛病?听闻起先杜大娘子在他们家做媳妇儿时,他连正眼瞧全都不瞧杜大娘子,眼中唯有那阴毒的杜姨太,现在杜大娘子和他和离了,也过上了新生活,他反而是跑的勤劳的很。”
      “可不是。:???
      叫我说,杜大娘子离家晋大,只怕比先在晋家时见他的次数还多。”
      “可那又咋样?杜大娘子如今压根就不想见他。”
      晋员外家后宅的事一直是各家茶余饭毕的笑谈,因为杜大娘子现在在杨州城的名气也蛮大的,因此有关她的八卦言论便也从京师传到杨州城。
      自然,身后说杜大娘子是晋家弃妇的人好多,说她敢和离,为忍气吞声的女人们争第一口气的人也许多。

第251章 余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