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时间,而且不限年龄,不限背景。报考的人数竟然达到了五百万人,哪怕他跟着秦麦穗复习了一年,也没什么把握,开始有些焦虑起来。
秦爱国回镇上后,跟张丽丽讨论了一番,决定夫妻俩双双在职备考。
还没有回城的知青们反而没了刚开始的雀跃,取而代之的是担忧。
大家都到处借书抄书,每天在各个图书馆,废品站都能看到焦急地翻找书籍的青年,几乎所有人都想在这仅剩的一两个月时间里冲刺高考。
一时间,秦家的门口也挤满了借书的人。还好秦麦穗早在一年前就做了很多笔记,她每一天都反复抄写记忆,给自己留了需要的,大大方方地将手上剩余的资料借出去了。
看着埋头学习,手中紧紧揣着的书本仿佛不单单只是一本书,它更像是知青们正在能走出去的希望。
秦麦穗忍不住勾起嘴角,这个年代的学生真的非常珍惜学习机会了,每个人都神采奕奕。
她被村里知青们的学习氛围感染了,视线放在他们身上,更加期待自己的未来了。
秦麦穗辞去了学校的工作在家里专心备考,秦父秦母都举手赞成。
家里每天都静悄悄,秦母换着菜式煮给她吃,也不让她干活。
她叮嘱着秦麦穗,“你可不要错过这次机会!珍贵着呢!你好好考上大学,娘这辈子也就值了!”
秦麦穗英语没问题,但却被数学折磨了个半死。
农村人对于恢复高考这一消息倒没什么想法,他们想的最多的就是田里的粮食。
只是那些歇了回城心思,为了妻子孩子选择留下来的知青开始蠢蠢欲动了。
有机会重返校园当知识分子,还是大学!能有大好前程,谁愿意待在这种地方,农村跟大城市有得比吗?上大学那是耀祖扬宗的事情啊!
不少人家里都吵得的鸡飞狗跳,因为这些事儿,竟然还差点闹出了人命。
村里许家的女儿许一花嫁给了一名叫王斌的知青,结婚时王斌已经熬到了二十四岁。心气再傲也熬不过村里的苦日子,他在村里安了家后日子才慢慢好了起来。
知青回城的消息出来时王斌没多大波动,毕竟他已经在村里安家了。
王斌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后懵了,看着媳妇微微隆起的肚子,心里七上八下。
“媳妇儿,我想去参加高考。”
一整天都心不在焉,回家后他还是决定向妻子坦白自己的想法。
他坐在椅子上,拉过愣神的妻子,用耳朵轻轻贴在她的肚子上。
“如果考上了,我接着你跟孩子一起去城里,好吗?”
接去城里哪有那么容易,她家人早就跟她说过了,如果王斌要参加高考,一定不能同意。
两人结婚三年,已育一个男孩,今年许一花又有了身孕,即使是有孩子绑着,但她心里还是抑制不住的担心。
第107章 恢复高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