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宗回答道:“领头之人,此时统兵大将。且经历过隋末动乱,族人当中很有可能世代在大隋为官。”
李恪对袁文宗说道:“好了,袁公公,没事了。你先退下吧。”
李恪又对唐俭道:“唐大人,你猜的不错,这件事很有可能和杜荷有关,而且和他背后的太子脱不了干系。而袭击我们的马匪很有可能是朔方的梁师都和梁洛仁兄弟。”
唐俭大惊失色道:“难道殿下的意思是说,太子暗中派遣杜荷勾结梁师都兄弟,企图谋害您?”
李恪说道:“不错,而且杜荷把我们的底细都告诉了梁师都他们。我甚至怀疑,他们假扮马匪,杀人灭口的主意,也是出自杜荷之手。”
唐俭说道:“咱们与梁师都无冤无仇,他们为何袭击我们?况且殿下您是怎么断定那股马匪就是梁师都派来的呢?”
李恪说道:“根据老袁的说法,至少有四点可以证明是梁师都所为”。
“第一:这股马匪训练有素,懂得计谋,用的功夫也是军中搏杀术,说明是军队所为。第二:咱们出使突厥,各地边军是清楚的。他们不会冒着风险袭击我们,不可能是大唐内部军队。第三:领头的首领认识老袁,说明他对大隋官员熟悉,据我所知,梁师都兄弟出身陇右豪族,他的叔父是大隋刑部尚书梁毗。自然是认识老袁的。第四:咱们出使突厥,与突厥议和结盟以后,他们便会失去突厥的庇护,我大唐便可轻而易举的收复朔方。”
唐俭说道:“殿下,真是思维缜密,在下自愧不如。堂堂太子居然勾结梁师都,袭击大唐使团,此时若传出,不知道会造成什么样的滔天巨浪。殿下今天打断臣的话,恐怕就是因为担心这一点吧。”
李恪说道:“不错,堂堂太子做出如此荒唐之事,一旦传出去,将会是一场巨大的风波。由此引发的后果,不是我们能够承担的。谁又能保证,一些图谋不轨的人,不会以此大做文章呢?”
唐俭说道:“殿下所言极是,太子是国本,一但国本动摇,对我大唐来说,将是一场灾难。我大唐刚刚经历玄武门之变,切不可再为太子之位,而血流成河。”
李恪说道:“这件事就到处为止。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且不可传入第三人之耳。况且一切也只是推理而已,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此事与太子有关。”
唐俭说道:“殿下放心,这件事,臣一定会把它永远烂在肚子里。”
李恪笑着说道:“本王的这个大哥,还真是对本王恨之入骨啊。”
唐俭说道:“自古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殿下,还需小心为上。”
李恪笑道:“唐大人多虑了,早点下去歇息去吧。明天还要赶路呢。”
唐俭出了李恪的房间,关上了房门。望着天上的明月,唐俭陷入了沉思:当年,陛下和息王争夺皇位,落得个骨肉相残的地步。难道如今,又要重演一次吗?
唐俭和李恪相处的这几个月,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恪为人坦荡,豪迈,文武双全,心思缜密,富有智谋。待人礼贤下士,浑身都散发着自信的风采,这种人是天生的王者。
这种熟悉的感觉,唐俭只在一个人身上感受到,那就是当今的天子李世民。这对父子的气质太像了,李恪太像当年的秦王了。这也是唐俭所担心的
迎着月色,唐俭在黑夜中一步步的离开了。因为他知道,该来的总会来的,谁也无法决定将来,一切只能交给时间来证明。
第二十四章:恍然大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