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各位书友们,明天早上刷新再看!
      李燕拜师的第二天,黄素带着阎冰踏上了回老家的路。
      出来工作两年了,这还是黄素第一次踏上家乡的土地。
      如果算上前世,在京城买房后就没有回过家乡,黄素已经三十多年没有回到故乡了。
      奔驰的火车越过小兴安岭,火车窗外也出现了阡陌相连的黑土沃野,一望无际的金灿灿的玉米秆伴着微风在田野里沙沙作响,这时丰收的颜色、是收获的声音。
      阎冰坐在卧铺车厢一侧的折叠登上,看着外面有别于草原市的不同风景。
      黑省和蒙疆只隔着小兴安岭,阎冰这还是人生第一次来黑省,一山之隔,却景色不同。
      黄素家位于嫩江沿岸,黑省靠近蒙疆的一个镇子上。
      火车停下,黄素提着行李,手拉着阎冰走下火车,踏上家乡的土地。
      第一眼看见就是火车站新建成的二层小楼。
      尘封的记忆在脑海中唤醒,黄素研三下半年学期上学的时候小楼还搭着脚手架。
      模样和前世最后一次接父母进京,从未变过。
      这就是家乡的火车站,中国众多三等小站中的一个,却是搭载黄素八年的求学之路。
      阎冰自己打量着眼前陌生一切,打量着自己丈夫出生的地方。
      走出候车站,黄素将两人行李箱搬上三轮摩托后,和阎冰坐进车斗里道:“师傅,去福客隆副食批发商店。”
      两、三分钟左右,三轮车停在一栋二层小楼门前。
      阎冰下车打量着眼前的二楼小楼,二楼阳台上挂着福客隆副食批发商店的蓝底白字的牌匾,两扇落地的玻璃窗,可以看清里面摆满货物的货架,还能看见屋子里面忙碌的黄母。
      阎冰拉着黄素的手问道:“这就是你从小生活的家。”
      “对,这就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
      黄素开始讲起自己家和这栋小楼的故事。
      每次看见自家的小楼,黄素倍感亲切,它不仅是家,更是自己的亲人。
      听黄父说,当年黄素出生的时候,家里的小楼也正好打完地基。
      可以说这栋小楼和黄素是同年出生。
      黄素对自家的这栋小楼多了别样的一份情感,前世即使自己搬到两京城,这栋小楼黄素也一只没有买过。
      九十年代下岗潮来临,父母拿着买断工龄的钱又在楼下开了这家副食批发商店,供应起自己八年的大学花费。
      两世为人,黄素依旧清晰记得自己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父母的激动和骄傲。
      父母捧着自己录取通知书那一刻,一颦一笑依旧深深刻在自己的脑海理,于对父母的思念一直埋藏在心底。
      推门进屋,商店还是老式供销社的风格,前面是柜台,后面是货架。
      大城市流行的自选式经营模式还没有流传到这个东北偏远的小镇。
      六十平米的空间三面摆满了一米五的玻璃柜和货架,只在右侧留出一个可供一人通过的通道。
      正在拿抹布擦柜台玻璃的母亲听见开门声,看见走进来的黄素,笑容瞬间布满了脸庞,惊喜地问道:“黄爱军,别忙了!快出来,儿子、儿媳妇回来了。”
      李燕拜师的第二天,黄素带着阎冰踏上了回老家的路。
      出来工作两年了,这还是黄素第一次踏上家乡的土地。
      如果算上前世,在京城买房后就没有回过家乡,黄素已经三十多年没有回到故乡了。
      奔驰的火车越过小兴安岭,火车窗外也出现了阡陌相连的黑土沃野,一望无际的金灿灿的玉米秆伴着微风在田野里沙沙作响,这时丰收的颜色、是收获的声音。
      阎冰坐在卧铺车厢一侧的折叠登上,看着外面有别于草原市的不同风景。
      黑省和蒙疆只隔着小兴安岭,阎冰这还是人生第一次来黑省,一山之隔,却景色不同。
      黄素家位于嫩江沿岸,黑省靠近蒙疆的一个镇子上。
      火车停下,黄素提着行李,手拉着阎冰走下火车,踏上家乡的土地。
      第一眼看见就是火车站新建成的二层小楼。
      尘封的记忆在脑海中唤醒,黄素研三下半年学期上学的时候小楼还搭着脚手架。
      模样和前世最后一次接父母进京,从未变过。
      这就是家乡的火车站,中国众多三等小站中的一个,却是搭载黄素八年的求学之路。
      阎冰自己打量着眼前陌生一切,打量着自己丈夫出生的地方。
      走出候车站,黄素将两人行李箱搬上三轮摩托后,和阎冰坐进车斗里道:“师傅,去福客隆副食批发商店。”
      两、三分钟左右,三轮车停在一栋二层小楼门前。
      阎冰下车打量着眼前的二楼小楼,二楼阳台上挂着福客隆副食批发商店的蓝底白字的牌匾,两扇落地的玻璃窗,可以看清里面摆满货物的货架,还能看见屋子里面忙碌的黄母。
      阎冰拉着黄素的手问道:“这就是你从小生活的家。”
      “对,这就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
      黄素开始讲起自己家和这栋小楼的故事。
      每次看见自家的小楼,黄素倍感亲切,它不仅是家,更是自己的亲人
      听黄父说,当年黄素出生的时候,家里的小楼也正好打完地基。
      可以说这栋小楼和黄素是同年出生。
      黄素对自家的这栋小楼多了别样的一份情感,前世即使自己搬到两京城,这栋小楼黄素也一只没有买过。
      九十年代下岗潮来临,父母拿着买断工龄的钱又在楼下开了这家副食批发商店,供应起自己八年的大学花费。
      两世为人,黄素依旧清晰记得自己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父母的激动和骄傲。
      父母捧着自己录取通知书那一刻,一颦一笑依旧深深刻在自己的脑海理,于对父母的思念一直埋藏在心底。
      推门进屋,商店还是老式供销社的风格,前面是柜台,后面是货架。
      大城市流行的自选式经营模式还没有流传到这个东北偏远的小镇。
      六十平米的空间三面摆满了一米五的玻璃柜和货架,只在右侧留出一个可供一人通过的通道。
      正在拿抹布擦柜台玻璃的母亲听见开门声,看见走进来的黄素,笑容瞬间布满了脸庞,惊喜地问道:“黄爱军,

0281 回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