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听途说,不过你想听,我就姑且说之,你姑且听之。
你看过的彭铿百味是明朝吕成阳著写。把八卦,奇门遁甲,心法,气法运用等以菜谱形式写就,菜谱只是形式是载体,术才是精髓是内容是本质。
当时吕成阳写好以后,只有数人知晓,不知道怎么外传了,一个深夜,沈姓人家来访。
如果你熟悉明朝的野史应该知道,沈姓人家就是明朝富可敌国的沈万三的后人。
沈万三以农业发家,后得到富室陆德源赏识,赠予巨资。此后,沈万三出海通番,进行海外贸易,很快成为江南第一豪富。随后,在银子浜设私塾兴教育,苏州玄妙观建观前街,出资建长城、修首都。但因朱元璋猜忌被发配云南。流放期间,他在茶马古道再次经商致富。沈万三突感生在当世,财富只会招惹祸患,所以临终前将聚宝盆和万贯家产封存一地。
来找吕成阳的就是沈家第三代长房长孙,知吕才气能力不让刘伯温,所以前来到访。
沈家经历了大富贵,也经历了大坎坷,大宝藏如果现在拿出来只会给敏感脆弱的沈氏后人带来无穷的苦难。
所以把藏宝信息和一整块天外来石交由吕成阳,由他来设计宝藏的法门密码。
设计的达到的效果是,既能彼此联系,又能独立成型。然后将器具分予族人,待以后盛世时取出。如果真的实物丢失,或者族人不知道其中法门,那也是天意。
总归一句话,将宝藏归给大自然,难免太过可惜,也辜负了沈万三的毕生心血。可现在不是取宝藏的时机,先分给族人钥匙,以后能找到就找到,找不到就算了,总会有缘人能得到。
吕成阳依据沈氏后人的想法,想的更久远和复杂。他不但把天外来石打造成器具,而且还把他写的彭铿百味融入进去,当成开启宝藏的条件。
这给沈家最初的设想增加了变数,必须要手握器具,同时修习过彭铿百味,才能得到宝藏。
但是吕成阳并没有告诉沈氏后人修习彭铿百味重要性。
这两人不管出于什么想法,总归给后人猜了个谜上谜,这就造成了几百年来,你争我夺的场面,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知晓的人数越来越少,能同时知道宝藏信息和开启宝藏两个条件的人更是屈指可数。”
齐知味惊道:“如果包老爷子不讲,真是世人难有几人知道,估计沈氏后人也没多少人知道了吧,即使知道,又有几人修习过彭铿百味呢,即使修习过,又有几人能找到呢?
两位历史人物给后人开了这么大的玩笑,希望我们能把它解开。”
齐知味知道包天仁肯定隐藏了不少信息,但是他相信他说的是真的,最起码他把事件梳理的更清晰了。
说到彭铿百味,齐知味问道:“不知道包老爷子是否修习了?”
“我试验过你,咱俩都是修习了至阴至阳,只不过我的功力略高些。”
“还有没有一册?”
“你问的正是这么多年困扰我的,我也认为还有一册,我虽然修习比你长久,但是伤害比你更大,现在只有采用采阴补阳来修复。
如果有第三册,应该就是把至阴至阳之妙更好的调和贯通,不至于伤身。”
齐知味相信包天仁说的关于彭铿百味的这些话,于是说道:“我们现在要做什么?”
“现在咱们要找齐器具,我可以提供线索。”
“你年事高了,晚辈就能代劳。”
“不,我会安排人与你同去。”
“谁?”
“我缅甸朋友的女儿,还有我的孙子包玉枫。”
一百二十二章宝藏法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