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千四百节 杂家官僚(2)【无声的飞翔萌主补更】[2/2页]

我要做皇帝 要离刺荆轲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就已经强调了这个政策,并确立为国策。
      这些年来在关中雷风厉行,在天下人面前也确立这个政策合法性,并且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可和接受。
      毕竟,谁敢反对一个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政策呢?
      虎毒尚且不食子。
      一个官员若连自己的子女都不爱,如何叫他爱自己的百姓和人民?
      现在,也不过是将这个政策严肃一些。
      刘彻说完这些话,就坐下来,对朱买臣道:“卿请继续下去……”
      朱买臣自然是欣喜若狂。
      他研究国家政策,已经研究很久了。
      从今上即位以来,到现在的所有诏书、命令和律法他都研究过了。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坚信杂家一定会是未来之王!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在诸子百家里,黄老过于刻板,法家太过严苛,儒家过于迂腐,至于墨家?倘若地主士大夫们还能有力气,必定不让他坐大。
      农家则是一个万金油辅助。
      唯独杂家,在自然上有黄老派的精神,在法律问题上,有着法家一般的坚持,对于技术和科学以及工匠能够如墨家一样包容,而在道德和忽悠人的能力上不输给儒家。
      最最重要的是——朱买臣发现,几乎所有的商贾,只要在听过了杂家的主张和理论后,即使不是成为杂家的脑残粉和拥泵,也肯定会杂家保持善意。
      而如今天下,工商大兴。
      未来,工商业甚至可能与农业并驾齐驱。
      只要这大势不改变,杂家的崛起和强盛就无可阻拦!
      所以,他趴在地上,叩首道:“至于节用……臣到任之后,当厘定官府之用度,减其多余,补其不足……入官员、贵族、士大夫,停靠驿站,休息给养,臣当限定额度,各以其等级,定其限额,凡超出部分,则由其自负……”
      这话一出,顿时全场暴击。
      特别是贵族和士大夫们,几乎恨不得吃了朱买臣。
      要知道,在九年前,大汉帝国进行过一次反对公款吃喝的运动,在先帝和当时丞相申屠嘉的主持下,搞了一次大扫除。
      当时搞得人心惶惶,官不聊生。
      于是,官僚集团运用起了‘非暴力不合作神功抵抗。
      各地官员,纷纷缩回官衙,不派使者,不跟上级和下级联络,各地政务一片瘫痪。
      不得已,先帝不得不减轻了处罚力度。
      在事实上,宣告了那一次反公款吃喝运动失败。
      虽然,保留了所谓‘官员过境,自负消费的制度,但实际上,当领导或者贵族从某地路过,下面的马屁精,敢不尽心尽力招待?不怕被穿小鞋吗?
      而朱买臣现在却提起了这个事情。
      虽然说,其实朱买臣的立场比起先帝的法令其实大步后退——先帝时期,非公食宿和消费,都是要自费的,但如今,朱买臣却可以根据等级提供。
      但问题是——特么劳资本来一分钱都不要花啊!
      更严重的是——朱买臣这一提,以后万一其他小人都跟风,都这么玩,我们怎么办?还能不能愉快的公费旅游吃喝了?
      是以,朱买臣瞬间成为了官僚的眼中钉。
      但他本人却浑然不惧。
      因为他知道,现在,与先帝时期,局势已经有了质的改变。
      旁的不说,现在,谁敢再用对付先帝那一套对付今上?
      信不信你早上这样做,下午接替你的官员就已经抵达了你的面前?
      数以万计的考举士子和大汉帝国的强兵铁骑就是当今天子的最大依仗。
      更何况,朱买臣本人,确实非常非常讨厌这个制度!
      作为底层出生,他对于这些毒害底层百姓的苛政、恶政,深恶痛绝!
      而且,他确实需要这样子来为自己刷声望,刷名声,刷人望。
      不然,不玩点心跳,谁知道他朱买臣是谁?
      从今以后,他走出门,天下人看到他就会说:这就是那位直谏君父的朱公啊!
      所以,朱买臣无所畏惧的道:“至于补不足,则是道路、桥梁、渠道以及地方亭里之必要人员培训……如,臣欲行‘一三之制既,每一个有户三百之乡亭,必有一郎中、一蒙师、一铁匠……”
      朱买臣此话一出,不止刘彻赞许不已。
      就连许多大臣也都对另眼相看。
      因为,根据《平律》,国家鼓励并且奖励地方医师、蒙师、工匠。
      为此,地方上的医师、匠人(木匠、铁匠和泥瓦匠),若技术过硬,且确实造福了乡里,那就可以免除徭役,并享有一些特权。
      这是刘彻当初为了在未来适当之时,建立起一套基本覆盖全天下的教育、医疗和基本生活资料保障体系的尝试。
      特别是医生和蒙师,刘彻不需要他们有多高的技能和学问。
      能识字,并且愿意教授学生的蒙师or能懂点基本的药物常识,会开点基本药方就可以了。
      可惜,限于财力,如今哪怕是关中,也不曾完善这个系统。
      也就是在墨家控制的墨社之中,基本实现了这个制度。
      但天底下,有几个学派或者组织有墨家这样强大的动员组织和蛊惑能力?
      如今,朱买臣却主动提起了这个事情,还拿出了自己的计划,这让刘彻不免对他刮目相看。
      他若真的做成了这个事情——不!只需要起个框架,立好标杆,这就是功德无量!
      然而问题是——朱买臣哪里来的这么多资源?
      要知道,虽然他放低了标准,以三百户来配置一个医生、蒙师、铁匠。
      一个中等郡,十五万户,就需要五百个医生、五百个蒙师,五百个铁匠。
      这样的高配置,哪怕是在北方,在关中,都很难很难。
      更别提,还是吴越之地了……
      刘彻于是就好奇起来,问道:“卿准备从那里得到如此多的人才?”
      五百个读书人不难找,难的是五百个愿意在基层,在农村教一群熊孩子识字,甘于清贫的老师!
      至于医生……
      哪怕只是简单的会治点感冒,包扎伤口、辨识药材的医生,在现在也是个稀罕物。
      还有那铁匠……
      别以为铁匠好培养!
      如今的情况下,一个合格的铁匠,起码需要五年时间,才能有打造修理农具的能力。

第一千四百节 杂家官僚(2)【无声的飞翔萌主补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