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人来人往,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小摊贩,老旧的砖瓦房。
      电线杆上张贴着大大小小的广告纸,参桂酒、香烟女、小人书……
      小卖部门口的架子上摆放着最近几期的报纸,过往的小汽车很少,一只手就能数过来,款式也是七八十年代最流行的那几样。
      满大街穿着喇叭裤、幸子衫、光夫衫、斩衣、斩裙的年轻男女,扎着麻花辫,梳着大背头,戴眼镜的,提着公文包的。还有统一灰色系调,蓝布衣的妇女,灰蓝色中山装的男人……
      别样又多彩。
      苏望云从公交车下来,走过站台,看到眼前充满时代气息的一幕,站在原地,有一瞬的恍惚。
      她的视线很快被贴在墙面上,大大的彩图给吸引,“绿海天涯”“归心似箭”应该是这个时候流行的电影。
      苏望云没想到,距离榕根村最近的桐乡镇,会那么热闹且繁华。
      对,繁华。相比较于她在这看到的几个村落,桐乡镇算是繁华的了,车水马龙,八街九陌,人来人往。
      苏望云思绪转瞬,手揣着口袋,捏着兜里的五块毛票,跟着人流,往集市的入口去。
      在原主的记忆里,她也只来过一次桐乡镇。
      循着热闹的街道,在菜市场买了蒜、一瓶醋、生抽、盐、小米椒、花生油……凑齐调味料,五块钱去了一半。花生油最贵,要八毛半一斤。她没买太多,每样就买了一点,大概够做几次。
      剩下的两块半,她又到供销社看了看。
      这个时候的供销社不亚于后世的百货商场,从吃穿到用度,应有尽有。
      她大概看了一下,供销社的东西确实比外边卖的要贵上一些,但也没有贵到离谱。
      供销社的米卖两毛七分一斤,外边的卖两毛四分,价差最多也就在两三分钱左右。
      对比三家,苏望云最后在外边的米店,买了五斤大米,半袋,花掉了一块二毛,最后只剩下一块三毛。
   

第17章疱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