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230章 一间临街铺面(二)[1/2页]

重生1983年 爱喝葡萄酒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章,你想叫我们两个也去录像厅,那里有三个人了,还需要人手?”
      温小蓉也是心善的人,这年头毕竟都不容易。
      做人做事都要凭良心。
      “小蓉姐,是这样,我准备在农贸市场门口开一间店,专门用来卖自行车。你们两个就帮我负责看店卖单车!”
      温小蓉:“大章,你又开一间店?”
      录像厅都刚开张,你就有资金开新的店?
      那间录像厅再怎样,也要投资几千元吧?
      现在说卖自行车,商场卖的几个品牌的自行车,零售价都要一百大几,甚至二百多。
      就算是批发价,一辆也不可能低于一百块吧。
      就算是每辆批发价一百块计算,十辆就是一千块,二十辆就二千辆。
      一次进多少辆好?
      没有三五千可能就施展不开吧。
      当然,这些问题,潘大章开之前早也考虑清楚了。
      录像厅每天收入都几百,十天就几干,晚上去长堤路买货,一天赚十元八元一点问题没有。
      手上已经有了二千多闲余资金。
      完全不存在资金周转不灵的问题。
      “是呀,你们两个留在县城做事,家里的事是要回去安排一下。”
      好在离家也不远,骑单车半小时就到家了。
      “叫石头回家把换洗衣裳带出来,我就在这里,晚饭后跟小芹去摆摊。”
      潘大章考虑:他们一家住这里的话,会比较挤,住得也不是很舒服。
      吃过午饭,他跟黎卫国,找到黄叔。
      “黄叔,我们来拟个合同吧。”
      黄叔摇头:“我小学都没毕业,那里懂得搞什么合同?年轻人我相信你,你说怎样搞就怎样搞吧。”
      潘大章把汽车站对面开录像厅跟曾群孜老头签的合同,一条条读给他听。
      “就跟那个老曾的一样写就行,这老小子以前是汽车站的宣传干事,年轻时因为犯了生活作风问题,编制也被撸了。老婆跟他离婚,自己正式工作丢了,跟他有关系那女的,后来又不跟他了,弄得两头空。好在他有修鞋的手艺,独身一人,养活自己也不难。”黄叔把曾老头的往事抖落了出来。
      原来这老曾还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他儿子黄庆生也不在家。
      潘大章只好叫黎卫国写,他一条条读出来,黎卫国就写在一张纸上。
      写了两张一样的,然后叫黄叔看。
      “不用看,我相信你。”他直接在下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潘大章也写上自己的名字。
      付了一个月房租给他。
      “以后我们家就从后院出入,不再经过一楼铺面了。”
      他把钥匙交给了潘大章。
      整栋楼三层,黄家人住在二楼。
      “黄叔,你家住二楼,三楼呢?”
      他家房子建筑面积二百平,二层和三层至少有五六间房,厨房卫生间都有,水电也到位。
      “小潘,对了,我三楼有六间大房,客厅厨房卫生间都有,你在这里开店,若是在上面住也行,反正房子空着也是积灰尘。”
      老黄两夫妇一儿一女,大女去年嫁到丰禾镇去了。
      儿子修电器也学得七上八下。
      这小子吃得多长得胖,脑袋不怎么好用,性格有点内向。
      他怕儿子娶老婆都困难。
      希望他多跟同龄人一起玩。
      “卫国,你也可以一起过这边住,你看这里离菜市场近,住楼房也肯定比住庭院干净,对不对?”
      潘大章觉得他说得对。
      “黄叔,这样吧,白住你房子,我们也不好意思。这样吧,我再租你三楼,每月我再给你十五块租金,合同就不写了,我每月准时缴你房租,你家要用三楼的话,我们随时可以腾给你。”
      “大章,你真实在,象你这么实在的年轻人很少了。行,怎么都行。”
      潘大章又付了他十五块钱,从他手里要了钥匙。
      这年代似乎房子都不怎么值钱。
      县城居民很多都有宽松的居住条件,农村人根本没有往城里搬的意愿。
      晚上还得回孙淑芬后院住,但是要想好一个合理的说辞。
      他跟黎卫国骑单车去学校,边走边商量了这事。
      “这事我来跟你姨妈解释,你去说怕她怪你是不是嫌弃他家了,我去说好一点。”
      黎卫国表示同意。
      “我姨妈是个小心眼的人,我们几个去长堤路摆摊,她还叫她儿子小伟去监视我们。还特意跑去告诉我爸妈,说我们不知道是不是去做坏事了。”
      他对潘大章说,
      因为上次他回家,他弟卫华告诉他的。
      “这事她没有恶意,她本意是关心你的,出发点是好的,所以你不能拿这事来责怪他

230章 一间临街铺面(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