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外面。
      弄得胤禟头痛不已。
      腊月初八
      我也很想他
      都知道腊八节,但很少有人知道腊八节的来历。
      相传,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6年,约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
      据说在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经修苦行多年,饿得骨瘦如柴,决定不再苦行。这时遇见一个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恢复了体力,便端坐在菩提树下入定,于十二月八日成道。夏历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作腊八。
      中国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等,造粥供佛,名为腊八粥。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百丈清规说:“腊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羞,以申供养。”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听念巧说昨晚上厨房就一直在忙碌,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今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于是我对着这一碗来之不易的腊八粥,竟然有些下不去手,这都是劳动人民的汗水啊
      碗里五彩缤纷,里面居然摆放了一只小小的果狮。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灵活现。
      我一边吃,一边试图数出里面参杂了多少种材料,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数来数去数混了,于是重新数。
      念巧在一边笑道,“小姐,不用数了,我特地问过了厨房,里面一共放了二十八种材料。”
      乖乖,我吐吐舌头,怎么这么多。“我还以为腊八粥就应该只放八种材料。”回头看向念巧,“你在家的时候吃的腊八粥也放这么多材料”
      念巧笑笑,“乡下哪有这么多好东西,我娘还在的时候都是主要用糯米,再加上豇豆、小豆、绿豆,红枣,花生,栗子,还有粘黄米、小米、江米等等,也就十来种吧我小时候最喝我娘煮的腊八粥,每年一入冬就数着日子盼望着快点到腊八。后来娘去了以后,虽然也能喝到腊八粥,但怎么也不是娘亲煮出的味道了。”
      说到后来,她的眼神黯淡下来,我知道她许是想起了往事。
      我对她说道,“这里不用你伺候,你下去吃碗粥吧也去尝尝这九阿哥府里的腊八粥。”
      念巧笑着退了下去。
      我舀了一匙粥含在嘴里,各种煮的烂烂的豆子在嘴里绵软着散发出混合的奇异的香气,果然比后世加了防腐剂的罐装八宝粥不知强多少倍,我细细咀嚼着,吞咽着,母亲的味道吗

腊八[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