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还设提督军器库太监一员:负责管理、佥书、掌司、写字、监工等。

 兵仗局的工匠人数基本在一千七百人左右,最多时达三千多人。是明代很重要的军事手工业,它与军器局、南京兵仗局、各地方卫所的军器生产共同支撑起明代的军事工业,并在其中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兵仗局所造兵器有时成为各卫所成造兵器的标准。

 走到鸟铳生产现场,见到工匠正在制造鸟铳。

 观摩制造出的枪械,发现兵仗局完全可以生产出批量的优质枪支。

 但是太监与官吏带头贪墨的情况,也曾十分严重,经费材料被贪墨,又要求原定的产量,自然会产出劣质枪械。

 明军拿到的枪许多是劣质的,有得威力射程减半,有的会误伤射手。

 刘若愚此时就严格整顿贪墨,强化鸟铳、虎蹲炮和佛郎机炮的制造。

 王宏宇之前用过鸟铳,那一次没有打死大汉奸范文程。

 那把枪是优质的,但也操作流程很长,而且在雨雪大风天不能用。

 他当时写信给孟彪、金尼阁和徐光启,希望能有四点改进目标:一是稍微扩大口径,二是提高便携度,三是提高装填速度,四是提高生产质量。

 这四个目标可不简单。

 其实就是要搞燧发枪。

 可包括徐光启在内都搞不出来燧发枪。

 连欧洲现在也只搞出无法大规模普及的黄轮枪,而难有可靠的燧发枪。

 王宏宇才不想搞黄轮枪这种过渡品,必须是燧发枪。

 最后还是徐光启有办法。

 他是个科学家,尤其擅于天文、数学、农业,然后才是火器。也就是说,他是非常熟悉火器,但不是枪械制造专家,他自己无法改进。

 但是他人脉广,可以找人啊~

 兵仗局、工部的不行,还有福建出过海的。

 传教士不全都擅于火器,那还有热衷火器的其他士大夫呢~

 顺天府丞毕懋康,就被徐光启请过来搞燧发枪。

 如果说徐光启是样样精通的科学家,那毕懋康就是真正的枪械大师。

 毕懋康在崇祯初年,几乎带动了火器技术和制造进入新的高度。

 现在提前被徐光启引到这方面。

 这半年时间,王宏宇给了徐光启一些启发。

 徐光启又和毕懋康深入讨论。

 其原理是在转轮火枪的基础上,去掉发条钢轮,转而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了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黄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

 终于,毕懋康搞出了第一把燧发枪。

 虽然现在只是搞出来,完全自己手工制作,成本非常高达到火绳枪的几十倍,但这是历史性的事件。

 但毕懋康就是华夏搞出燧发枪的第一人。

 以后提升生产水平、零部件强度,燧发枪终究有大规模制造的一天。

 只不过如果没有王宏宇,这一天就要再等到240年之后。

第212章 燧发枪[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