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一十章 还有这种好事?[2/2页]

战争宫廷和膝枕,奥地利的天命 七年之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扬之后便一泻千里,再次以跌停收场。截至6月15日,内来塔尼亚第二期铁路工程的价格已经下降到原来的59.8%。
      (之前因担忧股市危机,弗兰茨和手下商议后设定涨跌的上下限均为5%。所以经历十个跌停之后,仍维持在原来市值的59.8%。如果是10%的上下线,十个跌停之后市值只有
      由于这些金融家早就利用自己的关系贿赂了大批证券业的从政人员,所以出逃的全都是有背景的大资本。
      当然如果有大贵族或者是皇室成员想卖出,那些人也会为其开绿灯。只不过为了鼓舞人心,弗兰茨借索菲夫人和弗兰茨·卡尔大公之口重申了哈布斯堡家族不会坐视这个国家倒下的态度。
      当然除了少部分死忠以外,都不会在这种情况下相信奥地利这剂“定心丸”的效力。
      1842年6月15日的晚间。
      政府和皇室还有第二期铁路工程建设管理局以及帝国铁路公司等四方发布一份联合声明将在西非的科特迪瓦、几内亚、多哥、喀麦隆、纳米比亚五块属地与第二期铁路工程建设管理局合并成立奥地利皇室海外开发公司。
      直接拿出这五块土地来,足可见维也纳方面的决心和态度。
      那些本近乎绝望的股民突然感觉自己重获新生一般。同时新成立的该公司发布通告宣布从今往后会以西非属地利润的50%作为分红。
      这个吸引力比任何经济刺激手段都更加“刺激”,由于金融家们近4个月的宣传,让第二期铁路的股票多了近400万散户。
      虽然时下的帝国人口在3800多万左右,但此时一户人家平均有四到五口人;因此这400万几乎涵盖其全境各行各业的人群,尤其是在内来塔尼亚地区几乎人人都成为了皇室海外开发公司的股东。
      众所周知殖民地开发首需的便是财力,所以这些金融家们恰巧为弗兰茨献上了一份大礼聚拢财富。
      由于奥地利的特殊国情,它的内部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用真金白银或商品抵押换来的预期钞。
      除了索罗斯外没有人真正套现成功,他们出售股票所获不过是一些预期钞而已。这段时间,反倒是由于金融大亨们各显神通,让奥地利的贵金属一直处于流入状态。
      但是弗兰茨并不打算在其信誉上做文章,所以那些金融家们不用担心自己会一无所有。
      但是他们想用那些预期钞来换取真金白银带到其他国家的想法就需要耐心地等待了。这个过程可能三年五年,或许长达十年八年。
      总之它们并不会变成废纸,但是如想要转移资产却是十分困难。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那就是买商品承受高昂的专卖商品税。
      奥地利皇室海外开发公司的成立还带来了另一个好处,那就是将国内对于殖民地发展的关注度提升好几个高度。
      同时愿意到西非务工的人员也在不断增多。毕竟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成了可以享受分红的股东,自然就有了努力的动力。
      这是弗兰茨与索罗斯的第二次交手,前者派出的“强盗”并没有成功捕获到后者。而后者的谋略也没能杀死前者的帝国,这仅仅只能算是一个平手。
      至于其他的金融财团看似赚到了但又似乎没赚,还有一种亏到姥姥家的感觉挥之不去。当然少部分坚守的死忠分子,通过这件事更加确信了自己的信仰。
      即哈布斯堡皇室是不会抛弃他的臣民的。

第一百一十章 还有这种好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