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承宪听得仔细,在大帐中慢慢踱步,仔细思索着,直到赵?已经说完许久,他才站定身子,回头看向背后的谋士,沉声道,“我决定了,救援临洮府城……”他举手制止了赵?进言的企图,解说道,“这次救援临洮府,不必全军前往,我意以偏师六千轻骑救援临洮府,驱散夏贼,我军主力则向夏国境内前进,按照赵卿的意见,兵压中兴府!”
“啊……”听到韩承宪的决断,赵?张了张嘴,心下感觉有些不对,却不知应该说什么,好半天没有出声,最后他不得已闭上嘴,迟疑的站在一边。
赵?默默的看着韩承宪击鼓聚将,开始分派职司,那救援临洮府的任务,被一名从南京路提升起来的万户争走,看着王守荣脸上不甘的表情,又见到郑国太子殿下发出军令,全军拔营,自庆阳府向夏国境内开进。直到众将轰然领命散去后,赵?终于忍耐不住,满腹忧思的来到韩承宪面前,开口道,“殿下,分兵行事似有不妥……”
韩承宪看着眼前的谋士,许久没有说话,终于他慢慢的开口道,“军令如山,最忌朝令夕改,赵卿日后若是想要进言,不必隐讳……”
听到这话,赵?浑身一阵冷汗,他忽然明白,这是韩承宪在表示不满,对他刚才不尽心辅佐的不满,或者,也有对先前几日他躲着韩承宪不见面的不满在内……
正在赵?思索着应该如何应对的时刻,韩承宪望着帐外忙碌的郑国军卒道,“夏贼的胆量,仅仅限于袭扰我天朝边城,只要天朝兵马一至,夏贼也只有亡命天涯而已。”说话间,韩承宪有力握紧了腰间的剑柄,“我郑国精骑,连蒙古骑兵都能击败,更何况那些在蒙古骑兵面前被大的落花流水的夏贼。”
“呃……”听到韩承宪的话,赵?面色几次剧烈变化,许久才勉强拱手道,“殿下,下官请殿下三思……若是殿下一定要分兵的话,下官愿意跟随那六千壮士,前往临洮府一战。”
韩承宪满意的看看赵?,温言道,“赵大人不必如此,在我身边,赵大人一样能够为国效力,解围临洮府这种小事,还是交给下面的将军们吧,让他们也多立一些战功,日后回到汴梁府,大家都能封妻荫子,搏一身的功名。”
“唉……”看到韩承宪已经有了决断,赵?无话可说,只得施礼退出了郑国太子的大帐。
听到韩承宪的命令,因为寻找夏国军队主力不得,而士气有些低迷的郑国大军,霎时爆发出了高昂的气势,无论是前往临洮府解围的六千精骑,或者是准备直捣夏都中兴府的十余万郑国大军,都在热火朝天的准备着粮草军器,对即将到来的胜利充满了信心。
很快的,六千精骑在那万户的率领下,自郑军大营中飞驰而出,在他们身后,是连天的欢呼声。随后不到三个时辰,整个郑军大营也开始拔营,十余万兵马分成前后左右中军五队,缓缓离开了庆阳府,向西行去。
郑国军队在延安府外、庆阳府外都没有与夏国军队主力相遇,反而折损了数千兵马,这是郑国从来没有的耻辱,纵使是在韩璐羽统领金国军队的时候,也没有吃过这样的闷亏,是以整支郑国大军,自主将到最下面的普通兵卒,士气高涨求战心切,晌午时分从庆阳府外启程,傍晚时候就已经行出足足五十里路程。
休息一晚后,第二日,郑国军队几乎就是在奔跑似的前进,一日行出足足七十里,而军中的精骑,已经将方圆一百二十里范围内仔细搜索几次,确保前途没有夏国兵马潜伏。
第三日正午时分,正当郑国大军以不属于前一日的速度行进的时候,忽然在南面扬起一阵尘烟,似乎有骑兵正在快速接近。坐在马上的韩承宪凝目望去,隐隐约约的看到尘土之中,有郑国的军旗在飘扬。即便如此,他仍然下令大军停止前进,左军转向,面对南方持械戒备。
不用多久,那些奔跑的骑兵便肉眼可见,当最前面的骑手喊出今日的口令后,郑军的将领们,在心中才稍稍定住神。
奔驰而来的是被放出去的斥候,这些人清一色的一人三骑,十人一队,足足三十匹好马。当先一名什长在距离韩承宪二十丈外便滚下坐骑,飞快的奔向郑军主帅。“报,殿下,我等奉命打探军情,于百七十里外发现一队骑兵,三千余人,接触后发现,乃是宋将军所统领的救援临洮府兵马……”
第一百七十四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