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经是旅学者了,那么有必要让你对马可波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奥菲利亚的讲述中,言若慢慢的对奥罗拉的马可波罗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这家伙简直就是学霸中的典范——虽然最开始大家觉得他偏科。
出生于学者家庭,自幼喜欢看其它大陆的书籍,17岁考入比南最高学府——国立工程学院。
这所学院曾经缔造过无数的传奇,第一代飞艇便是由此诞生,该船曾经搭载哥伦布抵达过世界边缘,作为报答,归国后的哥伦布将冒险手记捐赠给了学院,由此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地理学科。
怀着自幼的憧憬,马可波罗选择了这门学科,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很快便发现,以哥伦布手记为核心的研究材料不仅残缺,而且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前后矛盾的记载。
马可波罗向导师直言了材料中的问题,但在这所醉心工科的学院中,似乎并没有人能够解答他的疑惑。
既然没有人能够解答,那就自己去寻找答案。马可波罗做出了远航考察的决定。
学院对于他的计划表示了支持,但同时也表示他需要亲自打造出航用的飞艇,毕竟这是学院的传统,想要的东西必须自己打造。
尽管之前并未有过制造飞艇的任何经验,但马可波罗还是答应了学院的要求。
自幼博览群书的马可波罗,对飞艇的基础理论有相当的理解,经过两年的技术打磨后,他组建起了自己团队,以总工程师的身份启动了飞艇的建造工程。
最初,并没有多少人对马可波罗抱有期待,但随着工程的全面展开,无数人都跌破了眼镜,他在设计上做了大量的优化,还亲临到一线对技术细节进行指导,俨然像是一名资深的工程师。
四年后,飞艇“进取号”正式建成,试飞仪式当日,学院的教授乃至各大飞艇公司高层都亲临现场。
试飞成功后,他们争相来到马可波罗的面前祝贺,并自说自话地开始讨论马可波罗是留校任教还是到公司任职的事。
马可波罗漠然地看着众人,在确认他们对建造飞艇这一事产生了严重误会后,这才开口道。
“你们是不是误会了什么?我造飞艇是为了自己的远航计划,可不是为了当工程师。”
毫不犹豫地放弃作为飞艇工程师的风光前程,马可波罗带着自己的团队,搭乘“进取号”飞向了大陆外的世界。
马可波罗依次抵达了达尔梅兰、英普瑞恩、蔻克玛等大陆,亲自用双脚去踏遍不同的地区,深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记录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在考察途中,马可波罗还收集了大量古代奥罗拉的传说,各大陆对此都众说纷纭,但唯独有一点是相同的,便是认为奥罗拉世界本是一个整体。
马可波罗尝试将各大陆的形状画在图纸上进行拼接,但无论他如何尝试,都难以将大陆拼成一块,基于逻辑,他得出了世界并非整体的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马可波罗获得了一本奇怪的书,书中展示着一个由许多破碎大陆组成的球体。
后来经过鉴定,那本书,是上古时代遗留下来的魔法遗产,而其中所展示的球状世界,便是上古时代的奥罗拉,也就是这个世界的本来面貌。
“如果世界本是一个整体,那么在大陆已经破碎的如今,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支持着它的运行?”
基于逻辑,马可波罗很快得出了结论,他于是将手记和世界缩影的信息结合,编撰出了一本《奥罗拉世界地理》发表了出去,书中对各大陆的地理地貌以及风土人情做了大量的细节描绘,并对奥罗拉世界的演变进行了推演。
书中提出了一个假设,曾经的奥罗拉世界是一个球状的整体,由于不知名原因的“大爆炸”破碎成无数的大陆,但世界却没有就此崩溃,破碎的大陆作为浮空岛继续维持着完整的生态循环,这当中必然有某个力量在起作用。
时值大聚合时代,各大陆都欣欣向荣共谋发展,马可波罗的假设如同危言耸听一般,让大众无法接受。若说如今的奥罗拉是在这种力量维持下才能保持存在,那当某一日这种力量消失,世界便会立刻崩溃?
“无论是否接受,但既然逻辑上说得通,在有新的假设之前,这便是唯一的真相。冒险者们,书上记录的可不是世界的全部啊。”某次再度遭到质疑的马可波罗留下了这样的言论。
如果说哥伦布是开拓未知的先驱者,那么马可波罗就是记录世界全貌的探求者。
环游世界的旅学者,怀着对未知大陆的憧憬以及手中魔法书“世界缩影”为罗盘,驾驶飞空艇“进取号”不断探寻着维持现今奥罗拉世界的神秘力量。
奥菲利亚的讲述结束了。
“你觉得怎么样?”
“哇,那真是让人羡慕,这么说来,他应该是最强旅学者了。”
“让人……羡慕?”
“对啊,能够环游世界是每一名旅学者的梦想了吧。”
第二十一话:世界探索者,马可·波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