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二章 聚饮[2/2页]

盛唐红妆扶龙局 叶北竹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今日你来,一定要好好给我讲一讲当时的场景。”
      张修道:“好。”
      薛嫆道:“我让下人准备了一些茶,我们坐下来说吧。”
      仆人奉上鲜茶,四人坐在软塌上落座。
      张修回忆着当时的场景,道:“三年前,雀跃楼举办上元诗会的时候,我恰巧路过,见文人雅士聚集,并且当时饮中八仙也在楼上,乃当年京城的一大盛况,我当时只不过是一个落魄书生,因此便在铜匭中投下了我的诗作。”
      李默道:“张兄虽然当时没有参加科举,但是薛琪还是在铜匭中发现了张兄的佳作,时过境迁,当时书生已经是朝廷命官,张兄想不想看一看当时的文笔,想不想再回忆一番当时的诗作?”
      张修嘴角勾起一丝清浅的笑意,“我记得当时的纸张皱褶不堪,因为当时我根本没钱买好纸。”
      李默眼中闪过一丝温暖之色,“恰好那张皱褶不堪的纸被当时大家品评为佳作。”说罢,薛嫆在书柜中找出了一个精致的木盒,木盒中整齐地摆放这卷起来的卷轴,可见张修口中的那张已经被裱好存放。
      薛嫆道:“在这里。”薛嫆拿起那张卷轴,将卷轴打开,展现出俊逸的字迹。
      张修看着自己的字迹,心绪渐渐沉,开口道:“现在看起来,当时的文笔干净清秀,或许是因为当时并没有现在诸多杂念。”张修将目光移向了李默,忽然掌握了主动,“所以你当时选择弃官从游,心中对这一点当然也是了然于胸。”
      李默见张修一语道破自己弃官的缘由,眼神中露出惺惺相惜之色,“张兄说的是。”他接着道:“上元诗会当时名流云集,张兄一定交到了很多朋友。”
      张修道:“当时参加科举,将诗作投进铜匦之后,我只在外面看了一眼,便回去挑灯夜读。”
      李默叹了一口气,他点了点头,“所以,你是榜眼,我是探花。”李默的眼睛忽然一亮,“说道这里,我想起了一个人,我虽然见过他一次,但是对他的印象很好。”
      “哦?”
      李默道:“他身为科举状元但是却是最低调的一个人。”
      李默口中说的这个人便是状元李适之,李默毕竟身在官场之外,李适之的曾祖父便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长子,只不过因为谋逆之罪最终与至尊之位擦肩而过,李适之虽为状元,但是却懂得在这污浊的朝堂之中做一个愚夫般的智者,因此在别人眼中他是一个心怀坦荡,不谋权术之人。
      张修笑了笑道:“他是一个君子,一个很潇洒的君子。”
      薛嫆道:“他是第三届上元诗会的诗魁,也是科举状元,今年成为朝廷的左相,他虽然之年长我们几岁,但是有些事情他的确处理地很稳妥。”
      张修对薛嫆的话似乎也很认可,道:“适之确实有相者之才。”
      李默道:“人生在世,快意恩仇,杯中有酒,为何我们不喝一杯?”李默拿起了茶杯,“张兄,我敬你一杯。”
      张修平举相敬,两人一饮而下。
      李默回味着美酒的余香,“这是窑藏三年的郎官清,若不是在薛大小姐的府上,我们或许喝不到这种酒。”
      张修微笑。
      薛琪故意道:“你大老远的跑过来就是为了喝郎官清的,我岂能做一个小气的主人?”
      李默大笑,“知我者薛琪也。”
      “有人说,有时候遇到一个快乐的人,你也会变得快乐起来。张修微笑着看着他们。
      李默迎着张修的眼神,抬起了下巴,“不错,我就是一个快乐的人,快乐这种东西,只要你肯和他做朋友,他一定会跑过来和你做朋友。”
      “和快乐做朋友…”薛琪转动了一下眼珠,“我喜欢这句话。”
      “人之所以烦恼是因为人想得到很多东西,人之所以真实是因为人心思纯正。”
      张修道:“心思纯正,不忘初心,便是一个真实之人。”
      李默听着张修的话,露出一种别样的神采,“有一个人可以担当此评价。”
      薛琪道:“你说的是谁?”
      “李白。”
      “诗仙李太白?”薛琪想起了当年和父亲一同在雀跃楼的场景,想起了那个举杯站在大厅中央放声高歌,白衣如皓雪,眼睛明亮如星辰那个人。
      李默陷入了沉思,他听闻张修如此说项,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一直保持这颗纯正之心,这也是他不愿加入官场的原因,看来张修居然完全了解自己的心思。
      张修和李默惺惺相惜,方才一番言语,张修便道出李默不愿为官的原因,难道真的存在一种人,竟和自己有着相同的感悟。
      李默觉得已经言尽,知道张修身为四品朝廷命官前来定是有事,便站起身,“各位失陪一下,方才看到了欧阳询的真迹石碑雕刻,此次机会难得,我定要临摹一番。”李默只是借故离开,其敬重张修,临走时,行了一礼,张修明白李默之意,起身还以告退之礼。
      薛琪也会意,站起来道:“张大人,姐姐,我失陪一下。”
      薛嫆见二人出去,自然明白张修前来是有事情要谈,于是在茶杯中添了一点新茶,与张修相对而坐。

第三十二章 聚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