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本领呢?”
“说的好。”飘来一句男人话语,声如洪钟,浑厚高亢。
众人转回头看,喽啰圈外来了一老一少两人,都骑着黑鬃马,这句话就出自那名青年。
寨主回身打量着两人,一摆手,喽啰们闪开一个口子,一老一少催马就进了包围圈子。喽啰们看这两人衣着,摆明了像是有钱人,不禁面露喜色,寻思今儿个清风寨可要发了,肥肉都连续送上门了。
那青年跳下马,来到曹操跟前,一拱手:“兄台说的没错,如今朝廷奸臣当道,各地义军烽烟四起,连这小小山贼也出来害人,老百姓还有什么好日子过?兄台既是一腔热血之人,请教高姓大名?”
曹操还礼:“不敢。在下曹操,是个落难之人,这位兄弟肯趟这浑水,在下感激不尽。”
“好说,好说。”青年将目光转向寨主,“金叉沈清扬,银叉沈清风,你手拿银叉,自然就是沈清风了?”
“你,认得我?你究竟是谁?”
“有位老相识,不知你还认不认得?黄二叔,今日真是有缘,这荒山野岭,咱们居然能遇到位老朋友。”
被称为黄二叔的老者,五十多岁,满脸红光,和颜悦色,一捋颌下长须,双手抱拳:“沈二爷,容老朽领教下银叉高招。”
老者双手短刀,与沈清风战在一起。别看沈清风落草为寇,倒真有一身功夫,银叉左冲右探,上下翻舞,使得呼呼生风。而老者也不含糊,双刀如龙飞凤舞,飓风旋转。
老者并不急于求胜,而是一招一式迭迭送出,像是演示给对手看。两人拆了十几招,沈清风惊愕道:“你,你是黄二爷?”
老者微微点了点头,“正是黄盖。”
沈清风将手中银叉丢在地上,以头撞地叩首:“原来是恩公到了,清风真瞎了眼,竟没认出恩公。敢问孙盟主他老人家可好?”
黄盖道:“嗯,难为你倒还能认得老夫。老盟主他很好,这位是少盟主,你快些见过。”说着一指青年人。江东盟‘威震东南,势力极大,这名年轻人便是老盟主的长子,名叫孙策。
沈清风磕头如捣蒜:“不知是少盟主驾到,沈清风罪该万死。我兄弟两人日夜都在祈祷盟主他老人家长命百岁,这两条命是盟主给的,日后少盟主有什么差遣,清风万死不辞。”
孙策忙将他拉起,“快快请起,怎么不见清扬大哥?那一年我才十岁,这一别也有十年了吧?你们怎么在这穷山落草了?“
沈清风压低声音:“少盟主,此处不是讲话之地,请移驾山寨,清风有要事禀报。”
孙策点点头,对曹操道:“兄台,这是误会一场,请同上山寨一叙,也让沈二哥当面请罪。”
毕竟跑了这么远的路,肚中也确实有些饥饿,加上人家盛意拳拳,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进了山寨,分宾主落座。沈清风道出了实情。
原来这哥俩年轻时于钱塘杀了当地一名恶霸,吃了官司,被判斩刑,幸亏被‘江东盟所救,死里逃生。之后哥俩流落江湖,几年前黄巾军爆发,卢尚书奉命招募兵勇,于是哥俩便从了军,跟随卢尚书打了不少仗,因哥俩作战勇敢,逐渐被卢尚书视为心腹。
两年下来,卢尚书也打了不少胜仗,但朝廷却有功不赏,反而将卢尚书降了职。后来才得知原来是朝廷里以董卓为首的多数人根本就不想速战速决,而是以黄巾军为‘聚宝盆升官发财,因为一旦黄巾军被剿灭,就相当于断了这些人的权贵财路,所以像卢尚书这样真心打仗的反而不受重用。
就这样,朝廷坐视黄巾军日渐坐大。卢尚书心灰意冷,也就辞了官,隐居许昌城,且不与任何旧相识来往,以免朝廷猜疑。离开卢尚书后,哥俩原本想在这鹿头山隐居耕田,却时常被此地被山贼欺凌,一气之下,哥俩夺了山寨,做起了头领。此后以劫财主富绅为主,极少伤人性命。
而山那头的黑虎岭也有座山寨叫忠义堂,一向与清风寨为敌,两家冲突不断。名为‘忠义堂,实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个月前,‘鸿门派人招抚两家山寨,忠义堂当即投靠,而清风寨既不敢答应,也不敢拒绝,就一直在拖延,‘鸿门已经放话,半个月内,再不投靠,即视为乱党剿灭。
本来这山寨也是抢来的,舍了也不心疼,于是哥俩决定偷偷解散了山寨,逃至他处隐姓埋名。只是想临走前,偷偷跟卢尚书告个别,见最后一面。于是哥俩在一个晚上潜入卢尚书府邸,还未拜见大人,却无意中偷听到一件大事。
当时哥俩见卢尚书独自在书房看书,正想扣门而入,却突然发现一个黑衣蒙面人,早一步飘进大人书房,告诉大人说,‘朝廷已经‘下旨,两日后‘鸿门会派刺客前来血洗卢府,希望卢大人避一避。那蒙面人说完就走了,那等轻功,哥俩从未见过,速度之快,就像鬼影子一样,一闪就不见了。
卢尚书一心为国为民,却要落得这般下场,得知消息,他既伤心又失望,决意以身殉国,绝不躲避。我哥俩合计,就算粉身碎骨,也要保护大人,于是便回来做准备工作。
又听说对方有帮手,所以就在山寨四周查探,当看见曹操等人时,看着像会武功的江湖中人,怀疑是对方帮手,所以才闹出这一场误会。
“鬼影子?”曹操问,“是不是个头不高,比较精瘦?”
“不错。”
“杀手们什么时候动手?”孙策接着问。
“就是今夜。”
第六章 清风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