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求,只是恤幼所艰苦朴素公子可吃的了那般苦楚了!”
……
龙阳君吩咐了属下到恤幼所收拾出一间干净屋子,准备了干净被褥床铺,安排妥当,尽量的不让郭廷吃苦头。
郭廷便在这地方安营扎寨,耐心等待那些鸽子的返程!
恤幼所,是一所战国时代的孤儿院!
郭廷当初在大梁城内施粥赠饼的那几个小乞丐便是来自恤幼所。
大梁地处七国中心,南来北往的行人商人众多。
起初这里只是收留大梁城内的小乞丐,可越来越多的乞丐慕名而来。
并且有些心善的商人会把途中因饥饿昏死路边的小乞丐,流浪的孩子,带上送到大梁城外的恤幼所,更有因穷困潦倒养不起孩子的父母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此处。
因此恤幼所的名声越来越大,孩童越来越多,一天要消耗的食物更是不可计数,恤幼所的负担越来越重,几乎承担不了每日食物消耗。
幸亏得一些富商与龙阳君交好,时常路过来接济一下。
有时实在接济不上,只得放任部分孩子去大梁城内乞讨为生,以度难关。
龙阳君是这个恤幼所的发起者之一。
……
在等待的日子里,郭廷帮着恤幼所的布裙荆钗的大娘们帮忙照顾这些孤儿,帮忙打个下手,烧下柴火,和孩子们一同挖点野菜,有时也帮助孩子们做些手工玩具,或者老鹰捉小鸡……也算难得在这个七国纷争的时代有这些悠闲自得的时光。
这里除了照顾孩童的大妈还有三位三四十岁的大叔常年住在这里。
有一个大叔便是那日来给龙阳君禀报,取回郭廷失物的那位。
大叔姓张,长得魁梧壮硕,目测身高在一米八五以上,看起来很不一般。
另一位则看上去更为精瘦一些,孩子们都称呼他聂先生,常年手握一柄剑,像位锄强扶弱的侠士。
第三位是更为年轻些李叔,长相平平无奇,老实巴交,但为人和蔼可亲,嘴边常常挂着笑,深受恤幼所的孩子们喜欢。
时间久了郭廷发现这个恤幼所一个不太寻常的地方!
每日天刚蒙蒙亮,十岁以上的男女孩童和三个大叔便上山去了,却在太阳下山后才回来,每次回来都会带一些柴火、野味之类。
别问,问就是上山打猎、砍柴等以补贴恤幼所庞大的开支。
可郭廷总觉得十分古怪,他们这么多人在山上一呆就是一整天,却只带回来零零星星一点点的野味和柴火,杯水车薪,还不如郭廷带着四、五岁孩子挖野菜更能补给恤幼所的消耗!
而且郭廷还发现,那些从山上回来的大童身上时不时带点伤痕,或者一回来便累得倒头就睡!
他们在山上究竟在做什么?
……
第153章 恤幼所的怪异之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