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关于塔(可略过,知识性的东西)】[2/2页]

魔法飞升者 风摇雨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r/>      [编辑]塔的材质
      土塔:
      夯土建筑是建筑史早期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夯土建筑取材方便建造简单所需成本少,曾经是非常经济和流行的一种建筑方式,塔亦有少部分为夯土建筑。但是由于塔一般都高大而纤细,夯土本身的力学性质并不适合建筑高塔,此外夯土塔的建筑和保存还受到气候的影响,土质松软降水丰沛的地区很难建筑和保存高大的夯土塔。因而保留下来的夯土塔数量很少并主要集中在降水量较少黄土资源丰富的中国西北地区,且夯土塔的主要形制多为体形较为矮胖的覆钵式塔。
      在现存为数不多的夯土塔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西夏王陵中的夯土高塔,西夏王陵中所建的塔原本以夯土为基础,表面覆盖精美的琉璃装饰,蒙古铁骑破西夏后,拆毁精美的王陵塔,但面对高大的夯土塔心却无能为力,因而这些土塔赤裸裸地保留至今。
      木塔:
      善用木构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点,木塔也是在中土起源最早的塔,三国时期史料记载“上累金盘下为重楼”的塔就是在重楼的顶端加筑?堵坡的建筑形式,不过这种下木上石的结构违背了材料本身的力学形制,加之年代久远没有保存至今者。历代所筑木塔均借鉴了很多宫殿建筑的元素和技术,从斗拱、椽、枋、梁、柱等承重结构到门窗栏杆等非承重结构都与同时代的宫殿建筑非常相似。
      早期木塔因为建筑技术的限制,常常在塔内用砖石或夯土筑起高台,作为木塔屹立的依托,各层的木构均直接或间接地与塔心地高台相连接。后期随着建筑技术的提高,塔中的高台被木质的中柱所取代,这极大地扩充了塔内地活动空间,是建筑技术的一大突破。但中柱的出现也限制了木塔高度的进一步提升,因为要想找到一根高大笔直的木材作为塔的中柱是非常困难的,而塔高也就被限制在中柱的高度上了。辽代建筑的山西应县木塔则是木塔建筑的又一个技术突破,应县木塔没有中柱,而是由每一层塔身周围的两圈木柱将塔的荷载层层向下传递,这种独特的力学设计比中柱式结构更合理、更坚固,也使得应县木塔历经近千年风雨而始终屹立不倒,成为现存最古老的木塔。
      砖塔:
      砖结构仿木构塔的斗拱砖塔是各类塔中数量最多者,历经风雨保留下来的砖塔数量也比其他材质的塔多得多,这一点是由砖本身的材料性质所决定的,砖由粘土烧制,其在结构上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与石材接近,远远胜于夯土和木料,确又具有有易于施工的特点,并且可以相对轻易地修筑出各种各样的造型和进行各式各样的雕刻加工,非常适合塔的建造,明清两代随着制砖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类砖塔大量涌现,以至于难以见到由其他材料建筑的高塔了。
      虽然砖的性质非常适合建筑塔,但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砖塔在结构上大多模仿木构,斗拱梁柱枋椽额一应俱全,这样的结构美则美矣却不能充分发挥砖材本身性质上的优势,实际上已经成为筑塔技术的一种限制。砖塔的砌筑在塔内部多采用乱砌法,即塔砖在塔内随意紧密堆积,并无一定之规,这是由于塔身直径常常随着塔高变化而发生变化,只有乱砌法才能保证塔身曲线的变化,但是为了保证美观,塔身表面的砖块则须规则堆积,一般采用长身砌或长身丁头砌两种技法。
      除了塔砖本身的堆积方式,塔砖之间的粘合也是对砖塔稳定性产生很大影响的因素,唐代砖塔多以黄泥为浆粘性稍差,自宋辽以后在黄泥浆中加入一定的石灰和稻壳,增加了黄泥浆的粘合力,从明代开始,砌塔则全部使用石灰浆,几乎见不到黄泥浆了,石灰浆的广泛使用使得明塔和清塔的稳定性有了一个极大的飞跃。以砖砌成的塔也有一些弊端,由于砖塔缝隙非常多,因而塔身上极容易生长植物,从小体形的杂草到树木,他们的根系深入塔身会极大地破坏塔的结构,造成塔的坍塌;另外构成砖塔的建筑材料体形很小,容易被人取下,著名的杭州雷峰塔就是被人们这样的窃砖活动击倒的。
      石塔:
      使用石料并非中国传统建筑所长,但由于石材本身的性质非常适合建造高塔,因而在塔中以石材为主要材料者也不算少数。石塔在体量上以小型塔居多,在用途上以木塔居多,常见的石塔有经幢式塔、宝箧印塔、多宝塔、覆钵式塔以及小型的密檐塔和楼阁式塔。只有很少的石塔体量高大,建筑这样的石塔需要比较高的建筑技术和技巧。这些石塔有的使用大石块有的使用大石条或大石板,更多的则是使用体积较小的石砖,依照砖塔的建筑方式构筑,在承重结构上则多仿照木构,由于石材和木材在材料性质上有着很大的差异,前者耐压而弹性较差,后者弹性好但承重能力不强,因而仿木构的石塔大多不能发挥石材性质上的优势,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石塔的发展。
      琉璃塔:
      香山公园中的琉璃塔从本质上讲,琉璃塔也是砖塔的一种,因为琉璃塔的琉璃仅仅贴附在塔的表面,塔的内部仍然是用砖砌筑的。琉璃是中国古代严格控制的一种建筑材料,仅有获得官方特许者才能够用琉璃来装饰建筑物,因此琉璃塔的数量非常少,现存的琉璃塔大多是经过皇家特许的敕建宝塔。
      琉璃材料美观色彩多样,表面覆盖着一层光亮致密的釉层,因而可以很好地抵抗日晒风吹雨淋等风化作用,因而对保护建筑物起着非常重要地作用。不同的琉璃塔因为地位和经济状况不同使用琉璃的情况也各自不同,有的塔通体均被琉璃贴面包裹,有的仅仅在塔身的特定部位如转角、塔檐等处贴附琉璃,有的则用琉璃烧制出浮雕造像贴附在塔面。
      金属材质的塔
      安放在北京万寿寺的铜合金多宝塔金属材质的塔很少,体量也很小,大多是作为工艺品而存在的,常见的制塔的金属有:铁、铜、银、金等,金属塔大多整体铸造成型,由于金属铸造工艺本身的限制,高耸入云的金属塔非常少,有数的几个也是用铸造部件组装而成的,由于金属材料热膨胀系数普遍较木砖石等传统材质高而且多存在锈蚀的问题,因而金属材料并非砌筑高塔的良好材料。
      作为建筑物的金属塔兴起于五代十国时期,由于铸造技术和成本的限制始终没有兴盛过,仅宋明两朝铸造过一定数量的铁质塔;作为工艺品的金属塔就相对常见得多了,它们大多以金银等贵重金属制成,造型精美建筑细部的描摹非常细腻,是中国古代金属铸造艺术的代表。
      香泥小塔:
      香泥小塔香泥小塔是以寺院中供奉的香为材料蘸湿打成泥雕塑的小型佛塔,是一种宗教法器而非建筑物。香泥小塔是喇嘛教常用的一种法器,塔多做覆钵式造型,下部筑有基座,基座上为一覆钵式塔肚,有些香泥小塔在塔肚上方还有塔脖子构成一个完整的覆钵式塔造型,有的则没有塔脖子,形成类似无缝式塔的造型。僧侣们一次制作一定数量的香泥小塔,供奉在佛前或者藏于大塔的地宫或宝顶中,在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甘肃山丹县大喇嘛塔均有大量香泥小塔出土
      其他材质的塔:
      除了上面提到的材质,还有使用其他材质砌筑的塔,如以象牙雕刻成的塔、玉雕塔、骨雕塔、陶瓷塔等,这些材质的塔大多不是作为建筑物存在,而是作为宗教法器或者工艺品存世。
      塔的材质多种多样,除了上面提到的单一材质的塔,还有混合材质的塔,常见的有砖木混合、砖石混合、石木混合等等。
      [编辑]塔的结构塔,原指为安置佛陀舍利等物,而以砖石等建造成的建筑物,后来又泛指于佛陀生处、成道处、转法轮处、般涅盘处,乃至安置诸佛菩萨像、佛陀足迹、祖师高僧遗骨等,而以土、石、砖、木等筑成的建筑物。
      有关造塔的起源,可远溯至佛陀时代。根据记载,须达长者曾求取佛陀的头发等,以之起塔供养。佛陀圆寂之后,则有波婆国等八国,八分佛陀舍利,各自奉归起塔供养。
      我国历代所建的舍利塔极多。据记载,三国时,有僧人感得舍利,孙权令人以铁槌击打而舍利不碎,因此建塔供养,这可能是中国建造舍利塔的开始。隋文帝之时,全国各地建舍利塔的风气极盛。公元601年~602年,隋文帝并诏敕天下八十二寺立塔。其后,历代皆有造立、修治舍利塔的活动。
      塔的种类
      塔的种类非常多,以样式来区别,有覆钵式塔、龛塔、柱塔、雁塔、露塔、屋塔、无壁塔、喇嘛塔、三十七重塔、十七重塔、十五重塔、十三重塔、九重塔、七重塔、五重塔、三重塔、方塔、圆塔、六角形塔、八角形塔、大塔、多宝塔、瑜只塔、宝箧印塔、五轮塔、卵塔、无缝塔、楼阁式塔、密檐塔、金刚宝座塔、墓塔、板塔、角塔等。
      以所纳藏的物品来区别,有舍利塔、发塔、爪塔、牙塔、衣塔、钵塔、真身塔、灰身塔、碎身塔、瓶塔、海会塔、三界万灵塔、一字一石塔。
      以建筑材料来区别,则有砖塔、木塔、石塔、玉塔、沙塔、泥塔、土塔、粪塔、铁塔、铜塔、金塔、银塔、水晶塔、玻璃塔、琉璃塔、宝塔、香塔。
      就塔排列位置的样态来区别,有孤立式塔、对立式塔、排立式塔、方立式塔等。
      各种式样的塔中,造形最古老者为覆钵式塔。覆钵式塔由栏?、基坛、塔身、覆钵、平头、轮竿、相轮、宝瓶等各部分组成。
      后来塔身逐渐变为多层造型,于公元三至四世纪,即有三层塔身出现,其后更有五层、七层、九层、十三层、十五层、十七层,乃至三十七层等重层结构。
      覆钵是向下的半球体,状如倒覆之钵。我国与其他东方诸国的坟墓,自古即呈小丘之状。后来,覆钵的半球形渐次增高,如鹿野苑的达密克塔,它的覆钵明显高耸起来。泰国缅甸等地的覆钵形状却逐渐变高如炮弹的形状。而西藏等地的佛塔则与之相反,上方开扩,下端缩小,犹如球形。
      造塔、礼塔、绕塔的功德
      佛塔虽然是一种建筑物,但是人们却可藉此积累功德。在佛教的经论中对此多有论述,现简要介绍如下。
      造塔的功德:
      《僧只律》中说:“真金百千担,持用行布施,不如一泥团,散心治佛塔。”又《百缘经》中说:“佛告阿难,昔迦叶佛入涅盘后,有迦翅王收其舍利,造四宝塔。时有长者,见竖塔枨,心生随喜,持一金钱,安着塔下,发愿而去。缘是功德,不堕恶道,天上人中,常有金钱,受福快乐,乃至今者,遭值于我,出家得道。”
      另外譬喻经举出十种造塔之殊胜果报:(一)不生于边国,(二)不受贫困,(三)不得愚痴邪见之身,(四)可得十六大国之王位,(五)寿命长远,(六)可得金刚那罗延力,(七)可得无比广大之福德,(八)得蒙诸佛菩萨之慈悲,(九)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脱,(十)得往生十方净土。在佛教中,著名的护法天王帝释天就是因造塔的功德而生。在过去的世界,迦叶佛灭时,有一女人发心修塔,另有三十二人帮助她修塔,由此功德,这个女人转生为忉利天王,帮助她修塔的其他众人也都转生为天王和大臣,合称为三十三天。
      在《佛说造塔功德经》中,释迦牟尼佛应观世音菩萨的请求,讲述了建造佛塔的功德。释迦牟尼佛说:“如果在此法会中的诸天众等,及未来世的一切众生,随着他们所在的地方,在没有塔之处,能在其中建立佛塔者,无论这些塔的形状是高妙无比,超过三界中的一切,乃至极为微小如同庵罗果;或者塔的所有表刹高大到上至梵天,乃至至小犹如针等;或者所有轮盖大到能覆盖大千世界,乃至至小犹如枣叶。若能于这些塔内收藏如来所有舍利发牙髭爪下至一分。或放置如来所有法藏十二部经。下至于一段四句偈等。其人功德如彼梵天一般。命终之后转生于梵世。在梵天的天界中寿尽后,又往生五于五净居天。于这些诸天等无有异。
      礼塔的功德:
      《僧只律》中说:“若人于百千黄金布什别人,所获得的功德,不如一善心,恭敬礼佛塔的功德。”在《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托罗尼经》中释迦牟尼佛说:如果众生能于此塔、以一香、一花礼拜供养。即使是八十亿世劫中积累的生死重罪都能一时消灭,而且生时能避免灾殃,死时可投生到佛家。
      《缁门崇行录》云∶‘唐;子邻,范氏子,母王氏,不信三宝,邻逃东都依广受寺庆修律师出家,忽思亲归宁,父失明,母已故三载。因诣岳庙敷坐具,诵法华,誓见岳帝,求母生处。其夜岳帝召谓曰∶汝母禁狱现受诸苦,邻悲泣请免!帝曰∶可往?山礼育王塔,庶可救也!邻即诣塔,哀泣礼拜,至于四万,俄闻有呼邻声,望空中见母谢曰∶承汝之力,得生忉利天矣。倏然不见。

【关于塔(可略过,知识性的东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