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天若有情之三
送走大臣后,万历留下了安歧陈于陛二人,照例回到怀仁堂。堂中,李谪凡正俯了上身,全神灌注的研究沙盘,那是关于北方蒙古地区的沙盘。年前调动南京南军大营兵马驻防京师,万历派了唐郎为镇守大将,空出来的羽林卫校尉和御前侍卫统领就让李谪凡暂时担任,北方用兵,身边有个通军事的人才也方便些。
“臣李谪凡叩请圣安,万岁,万岁万万岁。”惊觉万历驾到的李谪凡忙行礼道。
“朕躬安,平身吧。”万历走到沙盘前面,扫视了一下上面花花绿绿的旗帜,问道:“推演得如此了?”
李谪凡道:“前日接到戚继光大帅的奏报,说道张臣总兵已经控制了归化局势,扶立了把汉拿吉。大帅率领主力全速前进,夹击察哈尔。根据收集上来的情报,臣做了推演,取胜有八成把握。”
万历不语。从一开始他就知道,北伐的真正困难之处不在蒙古的强大,而在朝廷的阻力。帝国承平太久了,已经习惯安享富贵,官员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且,确如历史学家所言,朝廷在财政上也有实际的困难,征伐耗费巨大,招来反对之声自不奇怪。
其实,从战略上来看,大举征伐蒙古的时机还不成熟,特别是财政的捉襟见肘,户部已经几次上专折要求节省开支。但这一次的机会太难得了,万历无论如何都不想放弃,最后才下定决心绕开文官集团,命令戚继光相机而动!因此,不管戚继光成败如何,万历都将面临文官集团的反弹。
见万历沉吟,李谪凡继续道:“戚大帅用兵稳重,我军这一次有备而来,有心算无心,在兵力和武器上都有优势,天时地理人和都占据了,胜算很大,请陛下放心。”
“唐郎那边如何?”万历问道。
安歧回道:“唐郎将军率领五万南军大营的兵马,驻节在宣化一带,进可以支援戚继光元帅,退可以拱卫京师。”
万历看了安歧一眼,问道:“西北魏学曾可有奏报?他搞得那个数路人马齐出的战法,朕看着总有些不放心。”三边总督魏学曾一直是积极的主战派,前几年就对鄂尔多斯蒙古采取强硬手段,断绝通商,进行反掠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骚扰蒙古。这策略万历也是认同了的,还给了他临机专断之权。去年秋末,魏学曾上书请求用兵,内阁在万历的主导下也答应了。一来二去,几个月过去了,未闻捷报,总让万历有些不踏实。
“没有西北的奏报。”陈于陛道,他为内务大臣,还兼管着书办局,替万历整理收发文书。
李谪凡上前,指着沙盘上河套的大片地区说道:“魏总督令各镇以精兵分路进剿,虽有分散兵力﹑联络不畅等弊病,但鄂尔多斯势力已衰,又分成数十小部,缺乏统一号令,也难以对我军构成威胁。”
万历道:“朕是担心劳而无功,空费钱粮,落人口实。”对付蒙古,万历心中的定策是要消灭其有生力量,然后再羁縻控制。如果不能给予其重大的打击,即便将它驱逐初河套,他日仍会卷土重来。
陈于陛趁机道:“皇上,这一次北方动用大军,其费用数倍于西北,户部恐怕拿不出钱来了;宫中内孥也空虚了;少府也向臣说明,因为此前宫中银钱多有挪用,今年的一些大节气庆典需要简省些,才能填补亏空。”
万历点头,“知道了”。戚继光北伐所用的钱粮大半是宫中内孥和挪用宫中其它预算得来的,现在看来是远远不够;战争过后还有一大堆需要花钱的事,而朝廷已经没有多余的钱了。万历现在体会到了“明朝崩溃于财政”是怎么一会事了,由此他对战争的看法也深入了许多,人言“战争拼的是金钱”,但现在万历想“战争必须创造财富,必须带来财富”,如此以后的一系列战争才能推行,自己的梦想才能实现。
“陛下,如今南洋和东洋贸易频繁,各国商船来往不绝,船上除了货物外,还有不少金银珠宝。而这些商船装备又差,何不……”安歧漫不经心的建议道。
万历明白他的意思,是要仿效西洋各国的做法,奖励海盗抢夺别国的商船。在万历早期,大开海禁后,为了培养市场,万历下令俞大遒率领江南水师对沿海的海盗大加打击。那时的海盗还与倭寇没有什么分别,抢夺的多是大明的商船,故而万历方有此令。
现在时局变了,大明沿海的海盗基本肃清了,商贸也繁荣起来,西洋的商船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大明南方的港口。好比一只羊已经养肥了,可以放出凶恶的狼了。明白时代潮流的万历对此自然不会有任何的道德障碍,只是这个人选得好好挑选,一要能力够,二要信得过。
看了看安歧,安歧外貌与中原人士略有不同,鼻子高一些,眼睛也要深一些,眸子也有微微的蓝色。安歧忙道:“臣幼年漂泊海上,熟悉海盗得勾当,如果陛下委派臣,臣明日便启程南下。”
听得是做海盗,李谪凡和陈于陛都有些不满。出于传统道德的考虑,陈于陛对此无法认同,立马谏道:“皇上,虽然礼法有经有权,但若行海盗之事,传扬出去,恐伤圣德。”
安歧道:“西洋各国皆行此法,削弱敌国,壮大自己。大明自当可以学之?”
“可以夏变夷,不可以夷变夏,西洋各国凶残歹毒,唯利是图,此其所以为夷狄也!我大明礼仪之邦,岂可学此下流之事。”陈于陛立马反驳。到不是陈于陛迂腐,这个时代任何一个读书人恐怕都不能理解皇帝去干杀人越货之事的行为。换了其它人,恐怕早已直斥安歧为乱臣贼子了。
安歧气急反笑,方要反唇相讥,却给万历止住了。万历吩咐道:“取南洋的地图来。”回
第三节天若有情之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