桧?如此欺君误国,天下共诛之。”他先前说道宋金绍兴和议,还仅仅是从万历的名声上考虑,没想到其中厉害如此大。
万历一笑,道:“秦桧之罪不在主和,而在于主和后执掌朝政多年,排斥异己,贪赃枉法,苟且偷安,不思恢复!”
安歧想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说道:“比照历史,人性甚恶,为了自身利益,是无所不为的。陛下的顾虑,臣以为是大有可能的。陛下应当早作准备,这份条约还是不宜公开。”毕竟没有长盛不衰的国度,做些预防总是好的。
“不,不仅要公开,朕还要向大臣们具体的分析一下条约的内容。”万历说道,和陈安的一席话,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朕要让他们知道,通过这个条约,大明得到了什么样的好处,又是怎样得到这些好处的!要让他们知道哪些权益是应该坚决维持的,哪些权益是可以通融的,应该争取什么样的权力,又该怎样保护大明的利益!”
“而且,朕所讲的话,还要通过邸报传达到国家的每一个县去,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一件事,明白是怎样一回事。特别是将武堂和致德公学的学生,更要让他们明白。”万历继续说道,他时时有一种迫切的希望,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协助自己完成伟大的事业;他们有着开明的态度,忠贞的品质,杰出的才干。如今,万历身边的亲信以及派遣出去的人手,虽然称得上英才,但人数实在太少了。特别是对一个庞大的帝国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另外一方面,帝国虽然疆域辽阔,人口众多,但是在现在的通信条件下,它们不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而是一个大的拼盘,去掉任何一块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万历相信,帝国境内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发生在年初的蒙古大捷,知道了也不关心,没有切身利害时他们漠然对待;如果蒙古人打入中原,他们就准备香案迎接,只有当切身利益受到重大损害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反抗。
近代意思上的国家民族还远远没有形成。而要在近代世界立足,国家民族观念是不可缺少的。将中华传统的天下观念转变成国家民族观念,将国民脑海中的朝代换成国家,将原本的文化民族的观念继续加强,化臣民为公民,是万历的任务。每一个人都有他的责任,比如秦桧的责任在于恢复中原。
利用皇帝来完成这一任务,也许是可笑的,但却是唯一的办法。
万历十年六月,万历登基十周年的那一日,在庄严宏伟的奉天殿,万历皇帝亲自向大臣们讲解了,解答了大臣的疑问——皇帝金口御言,大臣也不敢十分据理力争。随后得到通过,以内阁首辅的名义正式批准了,产生法律效应。
其讲义和问答,被编成邸报,由四通八达的驿站传送四方。这就是历史上的“条约事件”。
第七节未雨绸缪之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