碍于瞿部长的警告,我揣着一颗翻滚的胃,请缨去了招聘会,去为“宏利”吸收新鲜血液。舒铫鴀殩招聘这档子事儿,之所以归我们市场部管,是因为我们招聘的所谓“见习交易员”,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客户。发展客户,自然是我们市场部义不容辞的事儿。
招聘会永远是人山人海,北京的人才永远是供过于求。我坐在属于“宏利”的那一小片领土中,看着络绎不绝的应聘者,看他们衣冠楚楚却因拥挤而几乎面目全非的窘相,看他们的简历像雪片似的飞过来,又飞过来,再飞过来。人声鼎沸中,一个同事嚷嚷着对我说悄悄话:“真是一次比一次火爆啊,真是国家大幸,‘宏利大幸啊。”我扯着嘴角笑了笑:是不是国家大幸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宏利”又有的赚了。
我慢条斯理地筛选着简历,越看越脸红:这些求职者,高学历不说,还不乏全才,各式各样的证书认证一条一条令人应接不暇。可眼下,愚钝如我,正跷着二郎腿,手边是甘甜的矿泉水,而他们,犹如罐头中拥挤的沙丁鱼,且个个口干舌燥。那同事又在我耳边嚷:“什么啊这是?学物理的,学美术的,还有学考古的,都来应聘。”我回应他:“谁让咱‘宏利不需要专业对口呢?”那同事倒是操心操得厉害:“哎,我真为他们之前所受的教育感到惋惜。”
一整天下来,我们精选了一百五十余份简历。而接下来,会有专人打电话通知他们来面试,而“宏利”见习交易员的面试几乎是形式主义,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来培训了。在十天半个月的培训中,你会淹没在有关外汇交易的历史,以及基本的交易方法、策略的知识海洋中,除此之外,必不可少的还有诸多依仗外汇交易而发财成功的案例。客观地说,这些案例都极具煽动性,会让人血脉贲张,想奋不顾身地效仿。同样客观地说,这些案例也都是真人真事,所以“宏利
第三十一话:招来的是什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