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107.美味白凤桃[2/2页]

回乡建设桃花源 尘笑伶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 陶醇心里有些感慨。不过听到老板询问,闻着包子香味苏醒复活的馋虫瞬间闹腾起来,哪还顾得上伤春悲秋?
      “我要两个肉包,两个豆腐包,一笼小笼包,再来一杯南瓜粥!”
      陶醇赶紧叫道,看到小桌上的辣椒盒子泡菜碗,又补充一句:“小笼包放醋放辣椒,泡菜也要!”
      虽然叫的有点多,但是周围的人也不觉得奇怪。因为有不少人是给一家子买早餐的,这分量不算什么。
      如果让他们知道这些东西都是陶醇为自己一个人准备的话,可能会打量着陶醇瘦削的小身板瞪大眼睛。
      陶醇也很无奈呀……原本他的早餐,只要一笼小笼包,或者三个大包子,就足以满足胃口了。
      自从得到小黑球,喝了灵液水……别的变化不明显,那饭量倒是噌噌往上涨。
      不过现在天天喝,饭量也已经稳定了,基本吃下以前两倍的食物,就有八分饱了……
      原本可以在包子铺里面的坐着吃早餐的,不过想想自己的饭量,未免惊到其他顾客,陶醇还是选择了打包。
      提着早餐也没回去,陶醇就在车里解决了。真是,吃个早餐还要偷偷摸摸。其实吃得多不算啥,关键是陶醇看起来瘦瘦小小,吃太多会被人怀疑是“白吃”的!
      十年过去了,李家的包子果然还是那个味道,大肉包子馅料十足,一口咬开,浓郁的肉香混着微微渗出的汤汁勾得人胃口大开。豆腐包略清单,但是吃完肉包来上一个,爽口又解腻。小笼包是香菇肉馅儿的,拌着辣椒醋,沾着老板家独有的炒泡萝卜丁,陶醇一口一个,很快吃完了八个小包子。
      吃完包子,捧着南瓜粥,陶醇下车,一边喝粥一边继续在老街逛了起来。
      老街道路两边琳琅满目地摆满了大竹篮和三轮车,其中数卖菜的摊子最多。附近不少村民,凌晨就去田里摘下新鲜蔬菜,择去烂叶,洗尽泥巴,捆绑好了摘大竹篮里码得慢慢的挑来卖,镇上的人家都是没有土地的,所以乡亲们生意还不错。现在这个点,她们基本都卖的只剩半篮子了。
      现代人买个菜也挺为难的,没虫眼的怕残留了农药,有虫眼的怕有虫子在里面。陶醇漫无边际的想着,无视卖菜大妈们殷切的目光,没带走半片菜叶。
      要吃蔬菜,村里可多得是,马路外边基本都是菜地。早上开车经过时陶醇可是看了的,这里卖的那些青菜莴笋菠菜青椒芹菜等蔬菜都有人种,如果想吃,和婆婆婶婶们说一声就行了。
      倒是一家卖调料的摊子让陶醇停留了好久,收获了一大堆佐料,什么花椒孜然八角茴香桂皮辣椒粉等等,零零散散买了好几斤。
      既然都打算在家里定居了,天天去邻居家蹭饭可不行。陶醇忖到,自己会炒的菜虽然没几个,但那只是因为以前没啥锻炼的机会呀,回去以后下载个做菜软件,照着菜谱慢慢练,这些大料肯定会有用武之地!
      然后经过一家肉铺,陶醇又割了一斤五花肉,他不敢买太多,家里也没个冰箱,买多了放不住。
      想着洋芋经放,本地的新洋芋还在土里长着,离收获还差了几天,便又称了十来个洋芋。洋芋学名马铃薯,也有叫土豆的,反正清河人都是叫洋芋,最爱吃连皮切片的炒洋芋。
      走到街角,看到一个老汉在卖草莓,陶醇又忍不住用一次性塑料碗捡大的挑了一堆碗。草莓这种东西,陶醇在东湖常吃,那边大棚多,草莓上市特别早。陶然村倒是没见人种过,村民们一年四季,田里的作物好像都是以大米小麦油菜为主,很少有人去搞些别的花头。
      又转去粮油店里买了大米面粉菜油,直到提不动了陶醇才走回去把车子后备箱塞了个满满当当。
      回家放好东西,日头已到中天了,陶醇正要做饭,开了火才发现,自己买了一堆大料,却忘记了最基本的盐醋酱油糖……
      得,下午还是要去趟大超市,午饭只能继续去三爷爷家混了。还好刚刚三爷爷过来喊吃饭,自己推拒时没好意思把话说死!陶醇不无庆幸地想到。
      陶醇笑道:“哪能啊!您看这桌上,精光盘亮,不就是因为您手艺好吗?”
      大家看了一眼杯盘狼藉的桌子,齐齐笑了,十来盘菜差不多吃了个精光,特别是黑鱼火锅,被捞得连根菜叶都不剩,大家知道是陈不醉送来的黑鱼,都闹着要再去他家买几条。
      吃完饭,一群人就开始干活儿。大伙把新买的冰箱电脑洗衣机,小心翼翼搬到三爷家,陶醇抬着冰箱,伸出头笑道:“哥,早知道我就先不买电器了,这才装上又得拆。”
      因为冰箱是四门立式的,硕大笨重,保险起见还不能横着抬,所以陶醇和陈不醉一人抬着一个角,俩人隔着冰箱说话只能伸出头才看得见对方。
      陈不醉在那头探出脑袋,拧眉说道:“别看我,看路!”
      不放心俩人一直跟在后面的李婶也点头说道:“小陶啊,小陈说的对,你注意脚下,慢点走,别绊着了啊!”

107.美味白凤桃[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