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中的形势坏到这种地步了吗?我们可算是外兵呀!”
“是平叛!”田夫子说“屯牙步兵多他们有意让我们去!”
“需要多少人?”狄南堂问。
“上万吧!”田夫子苦笑说“这样的天气怎麽能征人呢?我这就要你来看看怎麽好!”
狄南堂不语想问叛军有多少但还是打住了他根本不打算推辞想了良久他说“你没有劝一劝龙爷?”
(2)
虽然两位大人都举止亲切可亲杨大人还不停地称赞狄南堂为人中豪杰可他还是觉得奇怪。即使靖康举国无兵了只要还有地方就定有兵源为何要到这里要兵。
边吃边喝听了半天他这才知道听出了怎么回事。朝廷的意思是暂时不给粮草剿贼日后多补。龙青云自然不出这个苦差使见都不见就把差使甩给狄南堂。
狄南堂却在琢磨粮食哪能来粮食呢?他真想生出点粮食来来解燃眉之急。无论贼人多少饥荒之地大军过而不抚根本是贼越杀越多朝廷的人来就是来变相要粮食罢了。酒喝了不少他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这就又敬了一杯酒。
接着他寻了机会往田夫子脸上看去却是一片平和。
“杨大人!方大人!关外也缺粮食!”狄南堂终于受不住三个人齐齐的若无其事“兵没有粮食怎么进剿?”
“朝廷如今多难!将军要计较一些粮食吗?”方大人问。
狄南堂又看了看田先生见他依然不关己事地给那个杨大人说起《婆阿多难》经摆明是让自己自个看着办。
龙青云是怎么说的呢?狄南堂想知道但被两人在这里逼上又哪里能知道?
“自然不是!可是确实没有粮食!”狄南堂只有这样说。
“那!”方大人拿出两份公文把其中一份公文交到狄南堂手中。狄南堂胡里糊涂拿过不知道对方是什么用意只得疑惑地打开。关文压印上面是几排大字兹有某某某和某某某奉某某官署之命辽阳放地应缴集粮食五百万斤!下面各压了中枢部省户部省备州辽阳之地的大印。
狄南堂被烫了一下站了起来声音立刻变了“怎么可能?”
“狄大人稍安勿躁!”方大人微笑着说“只要有粮食不必一定是五百万斤!”
狄南堂懵了他是游击将军不是经略将军为何这样的事情找到了他的头上来了呢?即使是龙青云也无奈长河关山合子长乐镇都仅仅是名誉上受龙青云节制哪有可能能征集粮食。这样让他拿主意到底用意何在正是他惶恐不已不知道怎么好的时候。方大人拈着胡须又说“所以才让将军大人平叛关外谁不听将军也可以打他!”
兵呢?龙青云的意思呢?狄南堂再次向田夫子那看去他依然如故正说到什么“万千世界什么是空?”一刹那间他似乎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回头再看满面红润须发轻动的方大人人竟然看不真切起来。
“方大人到底是怎么安排!我不懂!”狄南堂缓缓坐回去说。
方大人收回一份又把另外一份公文给狄南堂这是一份调兵平叛的兵部省军文。狄南堂这才一下子全明白这是两种选择在两者中选其一种!龙青云不同意?他不明白不同意意味着什么吗?是朝廷觉得自己是靖康人?还是龙青云拒绝了田夫子觉得自己是靖康人让自己想办法?无论哪一种自己都是没办法推辞的。“我有一千人可以用!”狄南堂如同吐铅一样说。
其实这没有狄南堂想象的那么严重。
前日有大捷的战报传到中枢部省诸位中枢部省大臣看到大胜猛人多少斩首多少俘获多少不自觉地把关外当成是数十万雄兵悍将的藩镇了。丞相担心之余做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就是以此次征调试探自然半真半假。
历史就是这样的高位之人越是担心形势越是将形势推促到危险的边缘。
可以说丞相的试探极其失败。若真有数万军士在此一探必然让争端猝起。数万人马要么勤王生乱要么不勤王而生嫌!
狄南堂不知道田夫子也许也不知道。至于龙青云为了把王命丢到狄南堂身上根本就是在两位钦差见了狄南堂之后这才素衣出见。
两位钦差需要知道的也只是关外五镇的态度和实力什么进军平叛连两付公文都是可以妥协的无目的的。偏偏狄南堂却想出了格子觉得朝廷捉襟见肘迫不得已才这样做。
就这样这些天里两位钦差一点也不高姿态也不督促只是四处去反复地观察此地风俗人口多少龙青云狄南堂包括田夫子对他们的态度。
龙青云也依照田夫子的建议把责任和义务都推给狄南堂自己借机向三镇发难各要其出五十万斤粮食理由是朝廷征集粮食游击将军狄受命平叛不给就是谋反。三镇经不住他的连哄带吓只得老实地送粮食来。他瞒住钦差把粮食为马踏镇自用无半分准备到平叛上。
目前此事中无论是龙青云还是朝廷都各有各的打算。
狄南堂也不是丝毫没有察觉到但他却不去理会深想只是让人回牧场整备了一下准备出征。几天里他多次和两位大人谈论询问叛变形势。两人却反过来探问关外形势对关内形势如何是抵口不谈半点往往被逼问的时候给狄南堂说“将军去了就清楚了!”狄南堂在朝廷有自己的产业大事方面倒不是一点不知道问问也只是奇怪罢了。
十七 一人不恤,天下皆贼(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