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
徐子凡心中更加疑惑,自己关了人家的儿子吴玄多日,没想到,吴国梁竟然丝毫不怪怨自己。
“徐知县,莫要惊疑,吴大人与柳大人相与甚厚。今后,可不要忘了吴大人的恩情。”
徐子凡终于明白了过来。
这乾朝,主和派和主战派一直相争不下。
如此看来,这些主战派是要把自己拉入他们的阵营了。
这样也好,在他的心目中,主战派是正义的一方。
“下官绝不会忘了吴大人的栽培。只是前段时间,下官误判了案情,将吴大人公子下在狱中,这却如何是好?”
“徐知县勿虑,此案多亏了知县细心办理,才还了公子清白,并不怪你。
只恨那些迂腐文人,平日好施阴谋诡计,险些害了公子与知县。”
徐子凡不知道,他断的这一案,矛头直指主和派。
平日受够了窝囊气的主战派,借着此案,终于翻了身。
他们对主和派发起了全面反击,弹劾了一大批文官。
柳振宗也得以官复原职,重新执掌了兵部,出任尚书一职。
而周世忠这个庸官,被罢了官。
徐子凡被封为校尉,也算是进入了军界。
他凭着几首诗词,本来名声大噪。
而今又断了疑案,还剿灭了困扰多年的山匪。
一时之间,让朝廷更加重视起来。
现在他身兼校尉一职,从此便可扩充军队,训练精兵。
六品校尉,按乾朝制度,可以独立带领精兵一千。
而且吃的是朝廷的军饷。
加上定县的一千乡兵,士兵人数可以扩充到两千人。
如果加以训练,配备燧发枪,那战斗力定然不可小觑。
送走了京城来传圣旨的亲卫军,徐子凡立刻穿起了校尉的盔甲。
一手捧着“昭武校尉”的印绶,带着萧白和金武去了军营。
现在的他,还只是一个空壳校尉。
朝廷虽然封了他校尉,但除了军饷和印绶外,并没有派一个兵丁给他。
士兵,还是要他自己招募的。
乾朝的军队,名目繁多。
除了皇帝的亲兵——亲卫军之外,镇守边防的部队,基本都是将领各自训练出来的。
番号也不尽相同。
比如坚守燕山的“柳家军”,防卫西北的“折家军”。
这些都是战斗力很强的军队。
而各府下辖的州县,为了防止农民暴动和盗匪袭扰,也都有人数不等的乡兵。
这些乡兵,农忙时耕作,农闲时训练。
一月的军饷也只有几百钱。
战斗力非常弱。
但徐子凡并不想要这种半农半军的士兵。
他挑选出来的乡兵,必须是勇敢的专业军人。
为了打消他们的后顾之忧,乡兵的军饷提升到每月两贯钱。
这样一来,两千士兵,光一月的军饷开支就是四千贯。
这还不算粮草和军械器材的消耗。
如果把一切都算进去,两千个士兵,每月的消耗就在一万贯左右。
而朝廷都是按年发军饷的,也只是按照一千个士兵的数量发。
杯水车薪。
最可气的是,这乾朝重文轻武。
正规军每月的军饷也是不到一贯!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可是,多出来的钱,都得徐子凡自掏腰包。
他也不可能一直靠老婆……接济吧?
怎么办?庞大的军费开销从哪里来?
“得搞钱。”徐子凡望着一脸忧虑的金武,重重地说。
第54章 得搞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