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就是小农经济。
      农村之中,小家庭衣食日用自给自足,出了盐铁这些,基本不向外求。
      而这也是老子道德经里所说的,小国寡民,鸡犬相闻,使民老死不相往来!
      这样将男女老少,都绑定在一亩三分地上,最有利于长治久安。
      无他,百姓没被的需求,就不会闹乱子,统治者吃吃喝喝,只要不乱搞,必然会天下太平!
      这在李秋看来是不思进取,但在李二等人眼里,却再正常不过。
      李二看李秋的神情似有几分怜悯,以及几分不满,不由疑问:
      “李小子,百姓安居乐业,可有不对?”
      “你小子弄出来的这个织布机,便是效率再高,百姓家里用不起,又有意义?”
      “难道你要像修路一样,召集工人,一起织布?”
      李二竟然猜到了李秋的想法,猜到了他要建立织布工厂。
      然而他还不等李秋反应,便不断摇头,对此大加鄙夷。
      “李小子,你若这样做,布料是便宜了,但家里自己织布的百姓们,恐怕家家都要破产,反而衣食无有着落,民不聊生!”
      “百姓家里又没有钱财,怎么卖你的布料?”
      “你若真是这个想法,还是赶紧将这织布机砸了!”
      李二神情严肃,显然不是说笑。
      一般的事情,只要李秋说的有道理,他可以由着李秋来。
      但男耕女织,这是小农社会的根基,绝对不允许任何人破坏!
      哪怕是李秋,也不行!
      李秋原本准备了一大通说辞,要好好展现织布机想先进和效率,说这机械是如何引起社会变革,引发工业革命的。
      但此时他却话语一噎,眼中的笑容全部消失了。
      他终于知道,大唐和科技社会之间,间隔的不是科技知识,而是理念!
      古典社会,追求的从来都不是如何如何发展,达成何等要求,而是维持长治久安!
      若不将这个观念转变过来,李秋便是为大唐带来再多的科学技术,也无济于事!
      想当初,爱因斯坦和尼古拉斯特斯拉这些大科学家,其实和清朝生活在同一个年代。
      甚至还有人将钟表机械,基础科学理论书籍,都带到了清朝,交给了康熙。
      但结果呢?
      wa

第246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