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他行。
他好像有种本领,无师自通。打仗也不仅仅是拼勇气,还需要有智慧和谋略。虽然,老王没有文化,但平时,只要有空,他就嘴里叼根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还总是逮住嘎子和彪子这样认得字的人,给他教上几个字。
时间一长,他认得字也不少了,可以看文件,还能够写简短的汇报和命令了。虽然,错别字很多,可是还能看出个大概来。所以,他说自己如果当了团长,那个责任就大了,万一出了差错,全团一千多人,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这就是老王说什么都不当主力团长的原因。当然,在战争年代,革命队伍中,别说是低级指挥员,就是中高级指挥员中,有多少是文化人呢?大老粗的还是居多。只不过,这些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指挥员,都在战争中善于学习,总结经验,最后都成了有着初级文化程度的,能征善战的指挥员了。
杜师长之所以不想找首长商量事情,一来是他们在关键问题上,总是存在着分歧。谈不拢。二来人家毕竟是首长,习惯了颐指气使,即使是错误的命令,你也要无条件的服从。三来,负责护送首长任务的指挥员是他杜羽山,他有权在护送过程中,对决策有着无可争议的权利。
基于上述的考虑,杜师长宁愿找自己信赖的下属,也不愿跟作为上级角色的首长谈事情。这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战术思想,是他作为一个指挥员在长期的战斗中,自然形成的,是不容易改变的,若是让首长来理解自己的战术思想,理解自己瞬间生成的富有创造性的战斗想法,恐怕不大可能。
与其遭受反对而延误战机,还不如我行我素,先斩后奏来的直接,效果好一些。杜师长经过考虑,决定让部队杀个回马枪,突袭鬼子的围剿部队,给丘司令的保安大队解第二次围。决定已定,杜师长就让王营长继续带领一个连,护送首长前往目的地。他自己亲自率领二百人的队伍,突袭鬼子。
杜师长让王营长严守秘密。不让首长知道这个行动计划。部队在夜间行军,首长走在头里,一般不会有所察觉。即便知道了,生米煮成熟饭,他也拿杜师长毫无办法。至于杜师长的战术思想,相信首长以后会逐渐明白的。
第五十七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