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指挥官指挥不利为由,来撤换一两个指挥官,自然受到了天皇陛下的抵制。东条英机对目前的形势也是感到很棘手。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日本侵华的战略要地华北,发展日益壮大。
对此,日军在1939年夏季,集中了分数在长城,华北,东北的部分军队,以铁路,公路等交通线为依托,对华北地区的抗日力量连续发动大规模的扫荡。并且在平原地带挖沟修筑碉堡等工事,试图阻碍抗日力量的进攻。
日军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借此控制并缩小抗日力量。但是在1939年和1940年夏季的两次扫荡,将集中于华北地区的30万日军和满洲国军队的分布点补断增加,力量分散,这对华北地区的八路军集中优势兵力,展开大规模的进攻,提供了有力条件。
在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指挥八路军129师,以及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共计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的第一阶段的重点,是破袭正太铁路,给日军华北方面军以有力的打击。
在华北补给线中,正太铁路站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条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华北的重要战略物资运输线之一。八路军的第一阶段的进攻,正是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的。东条英机也知道八路军的作者意图,就是要破坏日军的交通补给线。
在第二天的高级军事会议上,东条英机让华北方面军司令田俊六汇报一下,八路军的百团大战对正太路的破坏情况。田俊六大将拿出一份详细的情况报告,照本宣读起来,在宣读之前,他对东条英机说;“首相阁下,这份报告是不加水分的,希望阁下以及在座的各位指挥官,听了不要太悲观了。”
接着,他就汇报起来;“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参谋长左权发动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同时对同蒲,平汉,津浦,北宁,徳石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进行了广泛的破击。来积极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
第二百四十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