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的大军马上就要胜利归来,即将出现在他们望着的天际。
晚春初夏时节,正是乍暖还寒时刻。依然料峭的边风让袁士平的头脑清晰无比,这种类似的情景以前似乎也经历过。在去年三月顺义军败亡时,自己也是在这片冷风伴随中逃亡到锦林省,四月才得以在锦林省侥幸参军,结束了那段惶恐无助的日子。而今年三月,自己却在这片冷风中从鹰回关赶赴安北城,然后一直戍守到现在也正好是四月。
“整整一年了。”袁士平望着夕阳西垂的天边感叹。
夕阳渐渐地隐没山头,只留下彤红的晚霞漂浮在遥远的天际。也到了换班休息的时候,在走下城墙前袁士平又回望了一眼。那里,入眼一片殷红似血,美艳妖异。
第一天下午在新兵期盼的眼神中很快地度过;第二天下午,依旧没有见到大军凯旋的身影。但来回奔驰的斥候络绎不绝,报告着大军已经成功击溃来犯的褐勒人,正在护送解救出来的近千帝国百姓转回,预计明天便可回城。
安北城里一片欢腾,帝国北地边境这些年常受到褐勒游骑的侵扰,在不断地劫掠与反劫掠冲突中双方各有胜负,但像这次击败三千褐勒军的胜利还是第一次。帝国百姓对于暴虐的褐勒军深恶痛绝,闻讯自然兴高采烈。胜利的喜气也漫延到北城墙上,新军士兵都更急迫地展望远方,幻想着大军胜利归来时的场面。
在第三天的一早就开始讨论大军几时归来的新军士兵,等待来的依然只是一批批来去飞驰的斥候。直到下午,天际终于出现了一个接一个的小黑点,伴随着阵阵蹄声向安北城而来。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衣甲铿锵声传上城楼,袁士平回头望去,发现谢连江和程双等一众将领跟在宋续身后疾步行来,直接登上城门上方的望楼,赵欣和何遂也跟了上去。
“回来了!回来了!”有新军士兵忍不住喊了出来。
这不是斥候!应该就是得胜归来的大军。虽然不能像斥候那样准确地估量出所见军队的人数,但袁士平能肯定那一片黑云最少有几千人,绝不是一般情况下以伍和什为行动单位的斥候。
蹄声越来越响,而涌向安北城的斥候小队也越来越频繁。
“开门!开门!放大军入城!”一批批冲进城内的斥候纷纷厉声大喊,声音充满了焦急。
“确实是我军旗帜。”赵欣一脸凝重地对谢连江说。
谢连江面色也显得很阴沉,快速地下达了一系列命令:“立即派一队斥候上前查探真伪,随时准备关闭城门。封锁城门口以及通往军营的主要街道,全军进入战备状态。”
新军士兵被命令弄迷糊了,不解地望着那些向自己发出命令的军官。
前去查探的斥候很就就飞速地掉头冲向城内,城门并没有关闭,那片黑云也继续涌向安北城。蹄声越来越响,人马越来越近,袁士平忽然发现归来的大军队行一片混乱,许多人面带血污,衣甲破败,不少骑士的头盔也没戴。连他这样的新兵都明显地感觉出这支军队远远不如前几天出征时那样严整。
袁士平的心里忽然生出一丝不详地感觉,这样的场景他并不陌生在顺义军溃败时他见过好几次。不同的是顺义军是步兵,而眼前归来的大军是骑兵。
本来欢欣雀跃的新军士兵在军官们严厉地大声喝叱下不敢出声,一些人的神色由兴奋慢慢地转变成疑惑归来的军队似乎并不像获得胜利的样子。
一匹匹战马冲过城门,直到最后一名骑士冲了进来,谢连江便冷冷地命令:“关闭城门。”,在城墙上的袁士平估计,进城的骑兵只有二千来人。
厚重的城门在吱呀声中缓缓地合上,入城的骑兵也都纷纷驰入军营,与营地里人马喧闹的景象相比,现在的北城则显得那么沉静。只有城外断续冲来的斥候与掉队的小部骑兵被指引着绕向南门进城。
又是一阵脚步与衣甲交错起落声,袁士平望向城下,看见刚刚回城的十八军团统制杨文卿率着一群风尘仆仆的将领登上城楼。在这些将领经过袁士平身侧时,袁士平注意到平时注重仪表的杨文卿一脸倦容,衣甲上犹带斑斑血渍。
袁士平也顺着杨文卿他们的眼光默默地望着远方,袁士平不知道刚回城的杨文卿与一众军官为什么都不回营休息,而是站在望楼上,所以也只能像他们一样沉默地望着他们所望的方向。
第十章 风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