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安静了一阵,贺桓才问:“陈统制,你有什么建议?”
陈庭清轻微地促了下那双修长的剑眉,才缓缓地斟酌着字句:“回禀统制大人,末将是在想,褐勒人这次来犯,似乎并不是一时之兴,而是褐勒人谋划了很久的一次大战,而且已经有了周密的行动步骤。末将只是觉得有些疑惑,照常理来说,攻下安北与兴北城后,他们会按计划步骤迅疾地推进,以迅猛地攻击和不断地前进来打乱我军的部署,让我军疲于应付。这样他们更容易对反映不及的我军进行各个击破,以微弱的损失来换取较大胜利。但他们现在却采取起土筑山的战法,此法若成功虽然能对鹰回关造成极大的威胁,但是却非常耗费时间,这段时间已经足够我军调整新的战略部署。现在来说,他们的进攻速度越快,我军应对的时间就更仓促,对他们就越是有利。可现在他们却故意舍弃优势,拱手白白地让出突袭安北所换来的战斗成果,似乎并非上策。”
听陈庭清说完,厅中众将都陷入了沉思。贺桓依然没有说话,但他的眼角却轻微得几乎不可察觉地一挑。
在一片沉默中,贺桓咳了一声,唤回了众将的注意力,才出声询问身后的一位长衫文士,语气依然平淡沉着:“清樾,你如何看?”
被贺桓询问的中年文士一袭青衫,身材修长,面容清峻。名叫梁瞻,字清樾,跟随贺桓已经多年。
此人本是四会名士,少有才名,年轻时疏狂不羁。帝国几省总督都曾辟召他,但他却直言:“我本来就是寒家子弟,又怎么忍心去亲自制定各种剥削其他贫苦人家的条例呢?”,便断然拒绝所有招揽,独自游历于名山大川间,亲近山水时也走访一些隐士名儒,与一些僧侣道士往来,因此在士林中颇有名望。
但后来出关游历时,亲眼目睹了褐勒骑兵劫掠安北百姓,屠戮村庄,就愤然质问当时的安北城统制,甚至为此事跑到鹰回关去指名要见统领贺桓,向其状告安北城统制失职。
此人当时年纪虽轻,但却已经是颇有人望的名士,所以把守军营的士兵不敢轻慢,就去通报了贺桓,由此和贺桓结识。在和贺桓长谈之后,就从此留在军中,成为贺桓的主要幕僚,为其参赞军务。由于此人心境淡泊,品行高雅,所以深得贺桓敬重。
梁瞻先沉思了一会,整理了下思路,才慢慢地道:“几位将军所言,都有道理。首先,出战袭扰褐勒军,不让其修筑土山是势在必行之举。城池类防御设置,其本身的高度就是最大的优势,弓箭檑木等物都是辅助。若失去了高度优势,那弓箭这些器物能发挥的威力和在平地野战时没有任何区别。若让褐勒军成功筑成与鹰回关一样高度的土山,对我军极为不利。虽然我军也可以继续垒土增加城池的高度,但这不是治本之法。”
第六十五章 军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