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61章 边塞行[2/2页]

大明风流 隔壁小王本尊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能深刻的明白天子守国门的真正内涵,这大明年间的京城距离边塞实在太近了。
      这便是传说中的十里不同俗。
      这里的边塞景象与近在咫尺的繁华京城,形成了如此强烈的反差,让沈烈极不适应。
      “走!”
      随着沈烈发出一声低喝:“进城。”
      前头。
      一个东厂番子向着守门官递了腰牌,镖车马队便徐徐进了城。
      问了路。
      马队便护卫着马车和货物,向着城内的驿站走去,沈烈的本意是想在驿站里借住一晚。
      可来到了驿站门前,看着那大门口进进出出的人群,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各色人等。
      沈烈顿时目瞪口呆。
      “这是朝廷的驿站?”
      沈烈哑然。
      这张家口的驿站看起来可比菜市场热闹多了,万万没想到这傍晚时分的朝廷驿站里。
      简直人满为患!
      看这架势连插脚的地方也没有。
      “这?”
      为什么会这样?
      此时沈烈一脸懵,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历史上最牛的驿卒李自成,想到了将李自成裁撤的崇祯皇帝。
      崇祯为何要裁撤天下驿站?
      破案了。
      这进进出出的朝廷官员,官员们的家眷,甚至乱在八糟不知道什么人便是答案,这架势……
      敢情别管是不是人,就是官员家的狗都能来驿站吃两顿啊!
      沈烈一时间目瞪口呆。
      就离谱!
      为何如此?
      此事沈烈也有所耳闻。
      说起来这驿站系统,本来起源于秦汉,历史十分悠久。
      最开始。
      这驿站专门为传递公文情报的使者提供补给,换马,提供粮食引水之类的物资,后来智能多了起来,便开始接待来往出公差的官员。
      以大明的驿站为例,分为马驿、水驿、水马驿、军站等。
      “凡往来使命、贡献、商贾,皆由水路,若或因汗干闸河水浅不能通船,或有火驰星报之事,则由陆路。”
      大明太祖、高祖时,驿站管理自然十分严格,朝廷有着严格的规定,只有从衙门里出来办差的官员才可以吃住在驿站。
      而且这些官员携带的随从数量,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那个时代的大明吏治严苛。
      甚至在太祖,高祖对官员的高压政策下,即使是官职很大的公侯,钦差奉旨出京,也只有一个随从的名额。
      带的人超过一个就得交伙食费,住宿费了。
      并且。
      各地驿站根据兵部、巡按开具的“符验”才能提供食宿和车马等,闲杂人等一律不许住在驿站。
      可后来这条规定让嘉靖皇帝改了。
      他下令将“符验”改为“勘合”。
      还要求在“勘合”上注明使用驿站人员的姓名、职务、所去之处、往返日期、车马数量等信息。
      官员公差只需要拿着堪合就可以住驿站。
      以沈烈来说,他的手中就有这样的堪合,有借住驿站的资格。
      可就是这么一条规定,却被官员们钻了空子,因为这堪合一经发放,使用后不再归还,可以长期持有。
      这下子麻烦了。
      大批公差官员将朝廷的驿站当成了自己家!
      甚至。
      还有人将这堪合借给亲朋好友,让亲戚朋友们到驿站里随意吃喝,简直成了自己家的饭堂。
      由此导致驿站开支急剧增加。
      张居正想改革驿站,可是一直没改成。

第361章 边塞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