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马氏让她给这几个绣娘打打下手,让她帮助大家整理挂在竹架子上的各色丝线。旁边还有几个民间的绣娘,就来交活计的,将绣好的绣品交给店里,兑了银子之后,再买些丝线回去,马氏一边监督着给圣上绣九龙图的针脚,一边又在验收着那些来交付绣品的绣娘们的活计,忙里忙外,真是滴水不漏。玉箫不时给马氏倒一碗热茶,端到她的跟前,马氏喜欢玉箫这般的机灵,脑子又好使,每天晚上打烊以后,玉箫帮助马氏合拢一天的流水,她脑子里记下的数字和马氏柜上收的银两竟然丝毫不差。
马氏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她希望自己将来能把这个绒线庄交给一个可靠的人,而玉箫的出现,就好使是马氏准备打瞌睡,就突然有人给她送来了一个枕头。
臂弯里挎着篮子的绣娘们在绒线庄里出出进进,这里专门做汴梁城里女人的生意,所以周围总有闲汉围在周围,幸好马氏是从宫里出来的,跟那个到金军大营里下书,壮烈而死的太监都总管是多年的挚友。老太监在准备去金营赴死之前,还将照顾马氏的责任交托给他的徒弟,因为宫里有人给马氏撑腰,所以汴梁城里的这些闲汉们谁都不敢来马氏的店里来捋虎须。
车夫赶着马车来到了马氏的绒线庄门口停下,他对正用竹竿从架子上取下一束水粉色丝线的玉箫说:“姑娘,在下赶了很远的路,口中焦渴,请娘子赏一碗茶吃!”
玉箫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姑娘,她断不会在马氏的面前自作主张,于是她指着马氏说:“想讨口茶吃不难,但要我家大娘发话才是!”
那车夫转过身来向马氏深鞠一躬,说道:“看这大娘的面相,慈眉善目,如同观音娘娘一般!小人的爹爹患了风痹之症,身子不能动弹。这次送他进城,寻个好郎中治病,走到这里口中焦渴,望娘子赐一碗茶喝。”
马氏笑道:”大老远的带着爹爹进城看郎中,也是一个孝子啊!小玉,灶上可还有绿灯汤?盛给这位小哥和他的爹爹,去去暑气!“
玉箫向马氏盈盈地道了一个万福,说道:”大娘就是菩萨心肠,总是贴着银钱来施人汤水。“说完,玉箫向着后面的灶间走去。马氏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对着玉箫的背影喊道:”还有住在耳房里的那个汉子,也给他端一碗绿豆汤去!“
车夫跟着玉箫来到灶间,玉箫一边给他盛绿豆汤,一边小声说道:”元帅可有新的命令?“
那车夫端着汤碗”咕嘟咕嘟“饮下一大碗绿豆汤,放下汤碗对玉箫说:”元帅让你帮助寻找一个人……“
玉箫的手上麻利地收拾着汤碗,一边小声问道:”寻什么人?“
”元帅得到汴梁城内传来的消息,有一个能制造奇技淫巧的兵器的能工巧匠,名叫叶春,听说刚刚从大理寺的牢房里放出来,元帅命你协助高太尉,把此人送出城去……“
(本章完)
第59章 绑架人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