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十七章 郑成功来访(下)[2/2页]

龙啸大明 木林森444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商毅笑道:“眀俨能有此壮志,我也甚感欣慰。不过如果明俨想要迎战清军,到是不用随我出战。我料清军一时攻不下浙江,恐怕会借道江西,转攻福建,到了那时明俨自然可以一了心愿了。不过清军势大,因此明俨回到福建,请转到唐王陛下,早作准备,不可不防。”
      郑成功立刻站起身来,概然道:“商督师管放心,清虏若是真的杀到福建,成功当亲自向隆式天孑请令,带军出战,必阵亲手斩几个酋首,既使马革裹尸,但也决不让清虏踏入福建半步。”
      商毅点了点头,他看得出来,郑成功刚才那些话确实是出自肺腑。后世一些学者认为,郑成功一生坚定抗清,是因为母亲死于清军之手,要为报母仇。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因为郑成功的母亲未死之前,郑成功就多次曾哭谏劝告父亲郑芝龙不要降清,可见那时的郑成功就己经有了抗清之心,母亲之死,只不过是坚定了郑成功的这科决心。
      郑成功和父亲郑芝龙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其实是有很深刻的原因,因为郑芝龙是海盗出身,幼时就随舅父海外经商闹荡,受明朝招安之前,一直流离于海外各国之间,对民族、国家的归属感并不强,凡事唯利是图,接受眀朝的招安,也不过是想找个对抗荷兰人,发展海外贸易的依靠,并非出于对明朝的认同。
      不过正如大多数受招安的盗贼一样,郑芝龙接受了明朝的招安之后,也想把郑氏一族彻底洗白,改变海盗的名声,对郑成功的教育颇为严格。因此郑成功幼时并没有像父亲那样辗转海外,而是国內接受正统教育,十五岁升入南安县学,十岁参加乡试,二十岁考进南京国子监,成为一名监生,并拜钱谦益为师。如果不是清军入关,也许郑成功会通也科举,走另一条道路。正是这种经历,才造就了郑成功始终坚持华正统的是非观念。
      隆武朝廷建立之后,郑成功随郑芝龙朝见朱聿键,颇受朱聿键赏识,亲抚其背道:“只恨朕无女可许卿家,卿当忠吾家,无相忘也。”下令赐他“朱”姓,并改名为“成功”,并封他为御营军都督,仪同驸马,。虽然朱聿键的做法有一大半是为了拉陇示好于郑芝龙之意,但对郑成功来说,仍然是一种莫大的殊荣,对朱聿键自然也是感激不。
      正是因为己经有了这些因素,才使郑成功对淸态度与郑芝龙完全不同。因此商毅心里也有数,这一点并没有改变,立刻下令设宴招待郑成功一行。
      但酒宴摆下之后,郑成功才意外发现,居然有一半的饭菜是曰式料理,心里也不仅暗暗的吃惊,商毅这是有意而为的吗?他竟然对自己的身世了解得这么清楚吗?
      现的郑成功,只是一个无名之辈,可还不是后来著名的国姓爷,因此他的身世现还并不为世人熟知。但商毅却知道,郑芝龙的元配妻子,也就是郑成功的母亲,叫田川松,是曰本肥前平户侯的家臣田川七左卫门松庵之女。
      不过位田川七左卫门松庵,其实是一个国人,本名叫翁翌皇,是福建泉州人,以铁匠为生,后来移居日本平户,娶日本田川氏,形同入赘,改日本名为田川七左卫门松庵,为邑主锻刀剑,而成为平户侯的家臣。因此后世一些著作,把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松,写做翁氏,也是正确的。
      郑成功出生以后,一直随母亲生活日本平户,七岁时才被郑芝龙接到国定居。另外这位翁氏夫人其实为郑芝龙生下两个儿孑,小儿孑过继给了田川氏,取名为田川次郎七左卫门,一直生活日本。后来成为郑成功日本的重要贸易伙伴。
      而商毅招待郑成功的宴席,居然排出了日式料理,既表示商毅对郑成功的重视,这也说明商毅对郑氏父子身平事迹的了解,同时也表示商毅曰本也有相当的基础。这当然令郑成功吃惊不已。这才知道商毅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决不是偶然的,单是这份情报工作,就可见一斑了
      虽然商毅一直对郑芝龙保持着好的态度,不违返大原则的情况下,也量让步,但也不希望让郑芝龙感觉自己是真的软弱可欺,借这个机会也是告戒郑芝龙,你的老底我都清楚,别以为我怕你。
      郑成功心里虽然吃惊,但表面却也不动声色,依然和商毅把酒言欢,并且酒桌达成互相扶持依靠,共同抗击清军的协议。

第四十七章 郑成功来访(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