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渭水河畔
的确是有些无趣,尤其在这个唯有等待的时候,所有事情都无法进行。
不过他足够的耐心去等,那么多时间都过来了,他不急于这一时半刻。
重新坐回桌前,透过眼前窗户的间隙,看着东临城中心那座高大城墙,在阳光的照射下异常夺目,即便在东临城外这样的位置也能清晰可见,王留露出一丝厌恶,仿佛即便隔着大半个东临城,也能看那个女人身穿凤袍坐在龙椅背后的可恶嘴脸。
窗台前,他默默运转真元,逐渐将自己的气息平缓下来,缓缓吸纳天地中的元气。
尽管他的修为已是聚元圆满,随时都可以完成破境,但他并不打算这样做。
世间绝大部分宗门评判弟子的资质的方式,从来都只关注弟子修炼的进度和破境的速度,关注对天地元气的感应程度,关注感悟到何种符合自身的真意,却少有人在意聚元这样一个平凡无奇的境界,在他们的教授中,聚元似乎只是一个积累真元的过程,只要真元大圆满,接触到那层真意境的屏障,便可以尝试破境。
然而在宗派中,有些东西宗派弟子永远不会知道。
例如聚元境,真元的积累只是这个境界修行的第一步,在圆满后续还有更为重要的第二步,便是真元积累后的异变。
炼化天地灵物,融于气海,异变真元,才是聚元境最重要的一步。
但是这些,宗派或者书院教员永远不会传授,宗派典籍也少有选择记载,甚至有些宗派中因为传承问题,或许掌教都已经不知道有这样的事情。
这便造成不是秘密的修行知识到如今成为了只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的秘密,不止是因为宗派间的竞争,更在于天地灵物的过于稀少,甚至一颗成熟的天地灵物便需要几十乃至数百年的等待。
修行者多,天地灵物稀少,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时,王留的神识再次发散出来,小院周围的景象一一烙印在他的脑海。
他所在的宅院的位置处在街末转角处,前后无人,两边的宅院的主人是两户商铺的店主,做的都是衣食住行的正当生意,这个时间也都是在距离宅院不远处的商铺中。
后院内,他看到余有鱼十分认真的练剑,她的动作轻缓,但是每一次出剑都能在空中引起一片涟漪,仿佛他面前的虚空成了一面湖泊,她的每一次挥剑都是深深刺进湖中。
突然她的眉头微皱,似是有所察觉,一声冷哼,同时一道更为磅礴的神识从后院散开,王留的神识被排挤出来。
他没有在意,微微一笑。
只要不要再有什么意外,那便一切都好。
这时他的神情变得极为严肃,收敛全部散出的神识缓缓沉入识海,而后由识海伸入气海,这时他的神识出现在一片奇异的空间中,两种截然不同的颜色荧荧闪动,宛如两片泾渭分明的海洋。
看着气海内泾渭分明的两种颜色,其中一半是纯粹到了极致的白色,另一半却是淡淡的金黄色,这两片海洋都是他气海内的真元,如今它们正在异变。
而在他气海正中心的位置,被一个透明的淡金色虚影稳稳占据。若是仔细观看便能发现,气海中心的淡金色虚影是一只蝉的形状,只那只是虚蝉的身体已经近乎支离破碎,尤其两道贯穿整个身体的裂痕,让人怀疑会不会下一刻便会破碎开来。
气海中心的蝉影并不是完全不动,若是仔细观察,便能发现气海中的纯粹白色的真元在不断减少,由通往气海的每一条经脉迅速补充。
但是每一个人的气海从来都是固定,即便有人天生气海较之常人更为宽广,从来都有一个限度,且王留已是聚元境圆满,真元本就无可增加。
气海内的真元还在减少,这时蝉影的头部慢慢吐出一丝金色的真元。按照白色真元消失的速度,蝉影每吞噬数十缕白色真元,才能凝结出一丝金色真元。
当一丝金色真元完全成形时,蝉影口中似乎传出一道吸力,一半的金色真元被淡金色蝉影一口吞下,只有半丝的真元被吐出,融于那一片金色海洋。
那一片金色海洋就是这样无数个半丝真元累积起来。
同时当那只金色虚蝉吞噬了那一丝真元,蝉影背部的一处小小裂痕,似乎在缓慢愈合。
当真元完全吞噬,那处细微裂痕已经完全消失。
只是相对于蝉影遍布全身的裂痕,那只是极小一部分。
看着气海中一点点变得凝实、完整的蝉影,露出一丝微笑,这只蝉影虽然不是天地灵物,但在他看来这已经远远超过了灵物的范畴,或许更应该是天地奇珍,毕竟只是那一种能力就已经是超脱天地造化。
但随即眉头微皱,看着气海内泾渭分明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真元,这样的转化速度还是太慢,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等,若是没有淡金色的蝉影补全自身吞噬的那一半的真元,那么他已是真意境。
时间缓慢流逝,当王留神识从气海散出时,窗外太阳已经转到正中,高悬半空,此刻已经是中午。
王留等了许久,见余有鱼还没有出来的意思,王留便朝着后院又喊了数声,依旧没有丝毫动静,他知道今天中午又不会有午饭了。
王留苦笑一声,一口气将杯中茶水喝尽,果然感觉肚子变得更饿了,他摸了摸胸口,所幸怀里还有几枚刀币。
&
第五章 渭水河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