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也渐渐习惯了母妃如此。
然而,关于齐映月的事,母妃却从来未提过。
元幼祺说不上哪里怪异。
二人正叙聊间,元承平的一名亲信宦侍远远地赶了来,匆匆向元幼祺行礼道:“九爷,可寻到您了!我家王爷请您到前面入席呢!”
元幼祺神情一震,道:“太子到了?”
那宦侍回道:“小人并未见到太子殿下。”
元幼祺暗自皱眉,心道太子若来,排场、声势之大,阖府都该知道的。却为什么……莫非太子有事,来不了了?
她哪里想得到,一场惊变,就在不远处等着她呢。
☆、第十三章
“太子哥哥派人来,说是临时有事脱不开身,不能亲至了。”宴席之上,元承平向几个兄弟解释道。
元承柏闻言,没说什么,眼中却划过一瞬异样,不过转眼间就被他压制了下去。
元承宣则笑道:“太子哥哥想来是忙于紧要国事,走不开也是有的……”
他说着,话锋一转,嘻嘻道:“太子哥哥的贺礼一定很多很重吧?”
元承平也笑了,点了点头道:“太子哥哥极喜欢淳儿。”
太子元承胤十八岁娶太子妃,侧妃、侍妾亦有几个,这么多年来却只有两个女儿。他喜欢元淳这事,便让人没法不往深处想去。
果然,元承柏听到二人的对话,眼中又闪过一丝狠厉。
元幼祺一如寻常,同三个哥哥推杯换盏,聊些无伤大雅的话题,脑中却未停止了转动——
太子与四哥从小一处玩儿大的,更有李德妃的养育之恩,是以太子对待四哥阖府都是不同寻常,对淳儿更是视若己出。究竟是什么样的大事,能拖拽住他,紧急到连淳儿的周岁宴都不参加了?
就算再忙,出现一下、露个脸总是有时间的吧?
元幼祺自幼被韦贤妃着意培养出来的对朝堂之事的敏锐嗅觉告诉她,阻住太子的那件事,定是涉及到军国朝廷的大事。
正如她所猜想的,太子元承胤这会儿刚被魏帝紧急传诏入宫。他到勤政殿侧殿书房的时候,魏帝面前的书案上,正放着那份来自边关的紧急奏折。
“父皇!”元承胤行礼罢,便垂手立在了一旁。
魏帝抬头看了看他——
这张与丁皇后有四五分相像的脸庞,看起来越发的透出些沉稳成熟了。太子身姿挺拔,虽还带着几分书生气,但也是将近而立之年的人,微髭的下巴泛着淡青色,也很有些男子气概了。
魏帝的心绪于是平静了许多,看向太子的目光也宽柔了些,道:“承胤来了?”
“是!”元承胤欠身道,“父皇口谕传到东宫,儿臣便急急地赶来了。”
他被李德妃教养得素喜读书,又是个极重礼数的。
太子重礼数,魏帝是知道的。
自己的儿子,敬重老子,这当然是好事。不过,对于一个未来的帝王来说,太在意这些细枝末节便陷于迂腐了。尤其,太子还是个爱读书的,自少年时起,书生意气便极重,浑不似自己年轻的时候那般敢作敢为、杀伐果断。
思及此,魏帝的脑中便不由得映出
第18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