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而执拗。
      作者有话要说:  燃烧生命最后一搏什么的
      话说,坐着菌可没说过小元也有三世啊(摊手
      ☆、第四十三章
      第二日,早朝。
      群臣不止看到了刚上朝不几日的赵王和吴王,更诡异的是,竟然看到了琅琊郡王。
      须知,大魏朝例,皇族宗室除却品级够资格的,只亲王才能上朝议政。而亲王以下,只有得了天子允许应对某事的时候,才可以上朝。
      所以,琅琊郡王这一出现,是陛下允许了的?
      那么,究竟是因着何事呢?
      众人心里的嘀咕还未转一个来回呢,忽的又瞥见了两名素以“铁嘴钢牙”著称的少壮御史,都不禁打了个突。
      太宗有训,不杀言官。
      也即是说,哪怕是做御史的指着天子的鼻子骂娘,过后如何处置另说,至少,天子不许以这件事为由头处置言官。
      因着有了这重保护屏,大魏的言官们从来活得如鱼得水。既能痛骂皇帝,又能不担责任,这样的美差事,谁做都会觉得痛快。
      而且,自从有了太宗的这道训旨,大魏的历代皇帝都很聪明地将言官的力量化为己用。因为替皇帝做了事,身为言官,官运自是亨通。
      是以,年轻的官吏,多以做言官为晋身的阶梯。
      所以,今儿个御史们又要给皇帝当枪使了?
      每个人的脑袋里都跳出这么一句话来。
      他们忍不住偷瞧黑在脸、抱着笏板立在那里的御史中丞李之焕。这位似乎并不知道内情……哎呦!连御史中丞都不知道的事儿,那该是怎样的大事啊!
      其实,在场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的。但他们都久居官场,脑袋瓜儿转得也快,立时联想到了前日分封诸皇子皇孙的几道圣旨。继而,目光都落在了立在赵王、吴王和琅琊郡王前面的太子身上。
      啧啧啧,印堂发黑,这是要大祸临头的征兆啊!
      众人看向太子的眼神,都不由自主地透出怜悯来。当然,拍手称快的更是大有人在。
      魏帝在龙椅上坐定。
      兵部先上前禀报北部边关的战事情况,说是斡勒人的势头已经被遏制住了,眼下兵马粮草迅速集结,防御工事也在加紧巩固。
      魏帝点了点头,道了声“众卿辛苦了”,显然很是满意。
      与此事有关的兵部、户部、工部的几位主事官皆心内一宽,脸上都露出笑纹来。得皇帝的一句肯定,他们这几日就算是没百忙活啊!
      此事暂告一段落,一名御史便抢出身来,道:“陛下,臣有本奏!”
      魏帝眉一挑,带得头顶上冕旒上的朱穗也随着颤了颤。
      “奏!”他简道。
      对于御史的突然出现,陛下竟没有丝毫的意外。呵!这是得了陛下的授意了吗?
      群臣心里呵呵,都有了计较。
      只听那名御史高声道:“臣要劾东宫主簿朱圆友!”
      果然!群臣暗自惊叹。这真是奔着太子去的啊!
      此时,当值内监已经将御史的奏章呈到了御前。
      魏帝随意翻了翻,便不再看,向丹墀下的御史道:“继续说!”
      那名御史忙恭敬道了声“是”,续道:“朱圆友协助东宫编纂《清溪诗话》,竟将逆臣林桢、胡沧融等五人的诗词及生平写了进去。臣以为,编录逆臣所著诗词已是极大的不妥,而该诗话中,对于

第64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