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韦太后老神在在地继续品茶。
      元幼祺不自然地撇了撇唇,母后不再哭了,真是不可爱。
      然而,韦太后放下茶盏之后说的一句话,让她不知该用可爱还是可怕来形容了——
      “这些日子宫中不太平,等到哀家的病好了,就去云虚观祈福还愿。宝祥,你可愿陪哀家同去?”
      作者有话要说:  太后终是选择站在了小元一边
      ☆、第二百二十章
      大魏女科不同于寻常科考。
      因为女科是近年来方开考的,有资格参加考试者数目本就有限,天子特旨:女科只设置会试与殿试两试。会试优秀者有资格参加殿试,即使会试不十分出色,但在某方面格外出众者,也会得到天子加恩,回原籍学庠任教职,其家一应赋税皆有减免。
      而女科所考,不似寻常科举一般分明经、明算、明法等那么详细,而重在时务策。可见天子启民智、提升女子地位的祈愿之迫切。
      自女科兴起,俨然竖起了一个风向标,大魏民间女子读书者与日俱增,而朝廷对女科的重视亦一届甚于一届。
      过去,只有平民小户人家父母稍开明些的,敏锐地觉察到家中女儿读书也可以光宗耀祖,遂热心于女科;而世家家风传统且保守,大多觉得家中女儿参与女科、替朝廷办差抛头露面,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但今年女科的情形大不一样,皇帝新封了一位女郡王,这位的风头正劲,让好几位世家家主都惊得跌了下巴,很有些看不懂皇帝的深意。再看看自家的女儿,左看右看都觉得并不比那位襄阳郡王差到哪儿去,于是脑子活泛的世家家主都动了心思,虽然今年的女科是赶不上了,但看陛下的势头,女科只会越来越受重视,下一次也去考上那么一考,难道会比那起子平民出身的小娘子差?
      元幼祺继位以来的十余年,致力于提升女子的地位,潜移默化地,民间抱有“女儿终究是人家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老旧观念的做父母的已经越来越少。世家、官宦、富贵之家自然也受其影响,对自家优秀的女儿也多了些关注。
      到底是自己家的孩子,嫁给不知将来如何的夫婿替人家做嫁衣,还不如入赘个老实乖觉的郎君,将来诞下儿女也是自家的。有了优秀的女儿,难道还怕没有优秀的外孙?
      到了那个时候,哪里是什么“外”孙?那就是“内”孙了!
      大魏仁宗朝所开设的女科对后世的影响非一句两句能说得清楚,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提纲挈领一般将整个大魏移风易俗了。此是后话。
      而影响了历史进程的这位,此刻正猫在一辆再普通不过的单辕马车里,守在学宫前大路转弯处的一条小巷子中,抓耳挠腮。
      今日是女科会试的日子。会试就在京中的学宫中举行,从早上辰时正一直考到午后申时正,需要考大半日的光景。
      元幼祺上午散了朝,匆匆去寿康宫给韦太后问了安,又火急火燎地回小书房将要紧的折子批了,胡乱塞了午膳,就急匆匆地微服出了宫。
      早朝的时候,她尚能平静应对群臣;在寿康宫的时候,也能绷住不被韦太后发现端倪;到批折子的时候,还在心里不停地提醒自己稳住稳住,以国事为重,莫乱了阵脚;等到用午膳的时候,她的脑子里就只剩下“要快点儿见到阿蘅”这一个念头了。
      自马车停在这里,元幼祺不知第十几次撩起车帘,瞄着远处紧闭的学宫大门,不耐地撇了撇嘴,只得又撂下车帘,

第326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