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章 空气动力[2/2页]

闭门造车 风残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也还是可以应付,贵在持久嘛。
      建造导弹基地的工作直接被转移到开发空气动力上面,目前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能够发射出去,而且发射出去的导弹需要有杀伤力,最好才能考虑导弹的命中和攻击半径等问题。
      推进剂的问题基本解决了,有了强大的机器人纳米技术的小风对于这样简单的问题,根本不屑一故。许多的金属原子形态下都能够达到需要的效果。
      导弹虽然杀伤力无从参照,但也基本解决。显在难就难在能不能控制方向问题。
      在空气中发射,可以通过调整发射的方向,计算出着陆点,在通过与目标之间的距离来实施发射,都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
      但在水下发射,问题就非常大了,首先根本无从判断方位,到处是湛蓝的海水。
      其次就算目标方向有我放的舰艇给与定位,可导弹需要经过两中物质形态的空间进行运动。
      一种海洋,如果单纯是海洋的话,可以建造一种机器人导弹舰艇,直接进行撞击也就完事了。
      但后面还要经过空气,在空气中需要高速飞行在大气层内部,以机器人技术自动寻找方位,这就有些麻烦了。
      首先是飞行技术,不光小风,就是小蓝也是一壳不通。以前龙先生可没有研究过飞机。
      小蓝没有此类技术的记忆,要从新研究谈何容易。毕竟人类的飞行历史也可以追朔百年了。
      建立空气动力实验室,要对各个数据先进行发现和整理,然后总结出自己的技术方向。
      有了技术方向,和探索的大方针,才能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积累足够的数据后才能够实施。
      实施,就是进行初步的建造,因为没有真实的检验数据为依托。一切只是虚拟的数据进行计算,所以就必须有多种方案同时开发。
      这样才能完成最终的导弹检验,通过检验还要从新估计攻击的可靠性、杀伤力、拦截率和发射最佳方案。
      只有拥有的发射的最佳方案,才能够保证导弹攻击的成功率。才能真正的形成战斗力。
      而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小风的机器人并不像人们研究飞机那样,是抱着飞翔在天空中的梦想而开发,只是为了像别国一样拥有攻击能力的攀比行为,纯粹的是为了制造只能飞行,而不能着陆的飞弹。
      此时太平洋东海岸的各个国家正在十分紧张的关注着发生才巴拿马地区的一场局部战争。
      十二月二十日,为了支援美国陆军别动队在巴拿马里奥阿托的空降作战,美国空军首次出动夜鹰隐身战斗机参战。

第二章 空气动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