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的,听说太子□□强识,过目不忘,好读经史,深通书中大义,众臣们都赞不绝口,十分肯定他将来会是一代明君。甚至,祥瑞也可能应在太孙身上,他现在虽然年纪不大,可一向因为聪明敏达、风仪出众得到皇帝的喜爱,常伴随在皇帝身边,被称为世嫡皇孙。
这样想过了,冯煦就轻轻地帮小鹿顺了顺毛,如果上天真地降下了祥瑞,但愿从此再也没有那么多的杀戮,世上所有人的日子都能过得好一些吧。
偏巧此时太孙就道:“天降祥瑞,一定会保佑我们大魏,江山永固,百姓安居乐业!”
因着这几句话,冯煦心里暗暗赞许,可见未来的国君能将百姓挂记在心上,倒是天下的福气。
跟随的一众人等也都兴奋起来,议起祥瑞的种种传说,又有皇上听闻得白鹿后自京外大营便带着文武官员们回京,自然更加热闹非凡,冯煦趁着大家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退下来,带着伽罗回了宁心宫。
宁心宫这边也听了消息,小宫女们正交头接耳地说着“白鹿”、“祥瑞”什么的,冯煦进了殿,见酒桌已经撤了,常氏也已经走了,姑姑正坐在炕上闭目养神,除了两颊比平日红一些,并没有什么不同。
冯煦满腹的话到了此时就变成了一句,“姑姑,我刚在鹿苑见了白鹿,是太孙与几位王爷打猎所得,又亲自送来的。”
姑姑点点头,“你能在这时候回来,很好。”不必说,眼下鹿苑一定不知怎么热闹呢,侄女倒没被迷了心窍。
姑姑平时话就不多,赞扬的话更是一句也没有,今天却是难得的肯定。冯煦的心更静了,“姑姑,我回房了。”
“去吧,晚饭在自己屋子里用吧。”
冯煦应了一声退了出来,姑姑多半与自己一同用饭,但是在皇帝来的时候,或者猜测皇帝要来的时候就吩咐她不要过来了,而今天皇帝恐怕就会来宁心宫。
后宫中所有人,包括赫连皇后,对姑姑都不敢轻慢,因为后宫之中,皇帝到宁心宫的次数最多。进宫日久,冯煦也有察觉,皇帝心情特别好,或者特别不好,再或者有什么大事发生时,都会来宁心宫。冯煦也亲眼看到,姑姑从来都静悄悄的,她从不谈国事,也不会帮皇帝出主意,更不会索要什么,甚至也不会挽留他,只是耐心地服侍他,再将他送走。
皇帝对姑姑也没表现出特别的宠爱,宫里人都知道他另有两三个宠妃,年青美貌,偶尔会奉诏到太极殿侍寝,穿着锦衣绣服,戴着金钗玉环,自宫里招摇而过,弄得人尽皆知。但,每有赏赐,姑姑一向得的最多,而冯煦,也能得到一份不逊于皇子皇孙的东西。
今天又不例外,没一会儿宫里便沸腾起来,皇帝回宫了,看到白鹿心情大好,再听崔司徒等人讲了汉武时瑞应之事,赏赐便象流水一般分向四处。
宁心宫这份是宗爱亲自送来的,不外金珠、宝玉、绸缎之类,因其中有冯煦的,她亦被传过来谢恩,便听宗爱笑着禀报,“皇帝在太极殿与众臣饮酒呢,想是会晚些才能过来。”
姑姑点点头,“你服侍着小心些,提防又挨打。”
宗爱苦笑一声,“多谢昭仪,只是小人愚钝,总免不了惹皇帝生气。”说着便要告退,“要回太极殿那边听差呢。”
姑姑就道:“赏东西的差使,中常侍只管随意遣个人送来就好,何必亲自来一趟呢?”说着令许春衣送客。
宗爱起身,却没有立即走,停在冯煦面前问道:“方才太孙与诸王爷送白鹿时,女郎正在鹿苑?”
原本宗爱随着皇帝从京外大营里赶回来的,不想他竟知道自己曾在鹿苑见过太孙与诸位王爷,可见宫里到处都有他的人,什么事也瞒不过他的眼睛。冯煦心里如此盘算,却含笑回道:“正是,那时我与南阳公主在鹿苑骑马,看到了白鹿,我就回宁心宫里告诉姑姑了。”
宗爱看着冯煦,几个月前自己曾见过一面,只恍惚记得是个颇有气度的小姑娘,如今瞧着长眉朗目还是依旧,个子长了点,举止更加沉稳,立在一旁竟如青松一般。谁想这样的人竟得了太孙的青眼,看来果然是北燕皇族后裔,昭仪的亲侄女,非同一般呐!嘴角便露出一抹冷笑道:
“原来女郎回来禀报昭仪,方才小人还道女郎怎么没留在鹿苑与太孙一同迎接圣驾呢!”
10.鹿苑遇祥瑞[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