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姑姑喜欢清静,”冯煦谨慎地道,她并不想与拓跋子推有太多来往,南阳是没法子拒绝,但别人也就算了,“宁心宫一向很少有外人去的,我们读书就在学堂里吧。”
拓跋子推显出了明显的失望之色,但是他很快又笑了,“那也好,反正你以后每天都来一起读书了。”
冯煦初到东宫上课时是满怀期盼的,但经历了刚刚学习《孝经》之后,她已经转成了失望。皇家的学堂与别处是不同的,拓跋新成、小新成这样的霸王才是学堂里的主人,先生倒要听他们的,更主要的是先生讲的东西都是她早学过的,再听一遍并没有什么用。
更何况还有讨厌的拓跋新成和小新成两兄弟。
是以,冯煦已经在思索,如果东宫的学堂一直这样,她便找个借口再不来了。现在对着拓跋子推的笑容,只含糊地道:“有的书适合大家在一处诵读,有的书却最好一人静静地默读。”
拓跋子推显然被她的话说得有些迷糊,才要再问,冯煦便道:“崔先生来了。”
崔先生果然回来了,笑着向大家问好,然后才道:“接着我们学史。”
冯煦原以为他一定会讲《国书》,便侧耳倾听,不想崔先生讲起了三皇五帝,大约因为刚刚讲过孝经,因此特别多提了舜帝,“舜帝重华在成为人主之前,他的父亲、继母和异母弟,多次想害死他:他们让舜修补谷仓仓顶,却从谷仓下放火,舜手边正好有两个斗笠,就拿着它们跳下来毫发无伤;他们又让舜去掘井,却用土填井,舜就另掘了地道逃脱……如此这般几次,可舜却依旧对父亲、继母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南阳公主这一次没有发困,可是她却突然开口问:“如果现在有一个人的父亲、继母和异母弟害他,他就象舜那样忍气吞声,最后侥幸活下来,就会有大象替他耕种,鸟代他锄草吗?”
可能刚吃过东西的原因,大家都精神着呢,立即就跟着七嘴八舌地问道:“大象怎么会耕种,鸟怎么会锄草呢?”
崔先生便笑道:“这些神迹,正是因为上古的圣王孝感天地,才能出现。现在的人再没有上古时的虔心,是以神迹也就不常见了。”
南阳又问:“那我们就不能象上古的圣人那样行事了?否则没有神迹,我们岂不会被火烧
死,再或者被埋到井里再也出不来了。”
冯煦还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舜帝的故事,正是因为舜帝如此行孝,帝尧才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然后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而舜登天子之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的,还封了异母弟为诸侯。
当时的冯煦并没有觉得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对的,那时的她真心相信那些上古的神迹。
但是,现在南阳公主的几句问话突然让她就不信了,不,不只是因为南阳,而是她心里早就不信了,今天恰好有南阳点醒她。当初母亲自己那样虔诚地祈祷,父亲还不是没有回来?是以舜不可能从高高的谷仓上跳下来没有摔死,在井下突然挖出一条地道逃走!至于象耕种、鸟锄草,更是无稽之谈!
可前面的崔先生却笑着说:“神迹还是有的,就比如前些天太孙得的那只白鹿,不正是上天降下的祥瑞吗?”
南阳一拍手,“对呀,我怎么就忘了那只白鹿,大家都说因为父皇英明神武,大魏国泰民安才出现的祥瑞!”
那天看到白鹿后,冯煦回到宁心宫翻了许久的史书,又查到周穆王西征也曾得到四只白狼和四只白鹿,然后从那时起荒服者再不到周王面前朝贡了。
是以白鹿究竟一定是祥瑞吗?
当然,冯煦是不会在东宫里问出这样的问题,先生就是知道也不会说出真正的答案,就像先生将南阳公主的的另一半问题忽略了一样。
刚刚崔先生只讲了祥瑞,而忽略了围绕着舜帝那些父子、兄弟残杀的故事。魏国的开国皇帝拓跋珪就是被他的亲儿子杀死,至于兄弟间的争斗,更是不知道有多少呢。
冯煦就下决心不再到东宫的学堂读书了,回到宁心宫,她便回禀姑姑,“我觉得还在自己屋里读书更好一些。”
姑姑就问了上课的经历,就微微摇头说:“如此说来先生很有机变,就是南阳公主也是极聪慧的,倒是你,过去虽读了那么多书,却未免读得胶柱鼓瑟了。东宫的课还是继续听吧,对你大有益补。”
冯煦只得应下退了出去。
冬日里,皇帝击败柔然回了京城,后宫里重新热闹起来,处处都洋溢着喜庆。宁心宫不出意料地收到了几波赏赐,接了几次圣驾。
13.无故起风波[2/2页]